读后感之《胡立根——写给中学生的18堂国学修身课》
【第五课】孝悌忠信:人伦规范的框架,治国理念的核心
孝悌忠信,指人应具备的“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友”的道德标准。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本章第一子目讲的是孝悌忠信的文化难题。孝,指孝顺父母及亲近的长辈;悌,指尊敬兄长,兄弟姐妹间亲密和谐;忠,是忠于君主与上级;信,是信守承诺,取信于朋友。了解了孝悌忠信以后,我们便谈到了文化难题。有些学者认为孝悌忠信有太多的糟粕,是封建社会的旧道德和旧传统,违情悖理,不算优秀传统文化。接下来,作者提出了几个问题,使人深思。
第二子目讲的是孝悌忠信的文化路径。不过这一部分并没有直接回答上面的问题,而是讨论了“家国天下”。我们的“国”之所以叫“国家”,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并没有消灭血缘氏族关系,而是将其带入国家的范畴,以家的精神来组织国,从而形成了“家庭—家族—国家”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国家的特性是客观上家庭的孝敬。
第三子目讲的是孝悌忠信在儒学中的地位。“孝悌忠信”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仁的根本。孔子有言:“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有子也曾言:“孝弟者也,其为人之本与!”可见儒家思想处处体现着“孝悌忠信”。
第四子目讲的是“孝”是历朝治国的核心理念。历朝历代,如此推行孝道,固然有敦厚纲常伦理、美化社会风气的伦常目的,更有“由孝而忠”、维护自身统治的目的。
第五子目讲的是忠孝文化的原始本质与价值。这就回到了之前作者提出的问题,也就是一些学者对于孝忠文化的质疑。这些腐儒将“孝悌忠信”极端化,以此否定了传统文化中的“孝悌忠信”这一传统美德。
今天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孝悌忠信”中的文化价值,学会明辨是非,做忠孝两全之人。
2022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