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我想你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外公用现代时髦的话说:是个文化人。外公早年也是读过几年私塾,写的一手好字,还有一个才艺就是会敲锣打鼓,而且还是当地有名的鼓手。每逢佳节或者红白喜事,都会请外公过去主持,有时写字,有时敲锣打鼓。如果没有了外公的出现,都会显得暗淡许多,所以外公的威望在当地很高。

其实外公在我的记忆里,最早的记忆还是上学后,给外公写信的时光。这里需要解释下,因为母亲是四川人,所以外公也就久居四川。我们之间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信件,写信直到上大学后才没有继续写。因为这时候邮局已经快倒闭了,大量的手机出现,让传统的信件没了方向。

在我只有4岁的时候,母亲带我回了一趟四川。因为太小,记忆基本都丢失了,只依稀记得外公家的门前是个山,山里有很多橘子树,还有屋子外一片甘蔗林。现在回想起来只有几个片段,一个是每天晚上睡觉前外公都会拿个橘子哄我睡觉,还有就是舅舅每次都会带一节甘蔗给我吃。还有一个就是母亲每次不在家的时候,我就满山的跑,大舅跟在后面拼命的追,然后就是一顿呵斥,这个是听母亲说的。

其实和外公通信,才是我认识外公并且开始记事。那时上小学4年级开始,因为我认识了很多字,母亲就让我写信报平安。我已经不记得写了多少信件,但可以记得的是,我经常把自己的学习情况告诉外公,还把家里的情况写上去,当然这个是母亲要我加的内容,目的是不要外公担心。每次写的都是好的,我的成绩也是在外公的鼓励下,不断的进步。外公经常在信上写上这样一句话:孩子,好好学习!孝顺父母。

和外公真正的正面接触,应该是外公和外婆一起到安徽我的老家。那时候我上小学5年级。外公和外婆难得在我家住了一个月,记得刚见面,因为语言的不通,还闹出了很多笑话,特别是外公每次关心我的时候,我都听不懂,就记得叫我吃饭,我是听懂了。

这期间因为在上学,也就只有晚上有时间再一起聊聊,那时候只听见母亲和外公在一起聊天,彼此笑声不断,而我却在一旁,随声附和。有时也插上几句合肥话,虽然外公听不懂,但是他还是笑了。

印象比较深的是和外公一起上街买东西,我成了小主人,外公跟着我的步伐。我们来到集市,人山人海,卖各种玩意的都有,其实外公主要就是待在家里闷的慌,想出来散心。外公看着各式各样的东西,似乎一点兴趣没有,只唯独走到一家文具店,外公买了一支钢笔给我,不记得啥牌子,反正就记得是钢笔。外公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要我好好学习,还要把字给练好,可惜的是字到现在还是没有周正过来。外公还骄傲的在纸上书写一番,我知道外公开始卖弄自己的字了。买东西的老板看到外公的字,拍手叫好。

外公在我家住着一个月,这也是记忆比较深的接触。短短的一个月发生了很多因为语言不通的笑话,但是我还是非常怀念这段时光。喜欢外公那四川方言,喜欢外公那自信的笑,特别是给我辅导作业时每次指出我错误的时候,都会说出,这题不是那么做的,是这么做的。那四川方言还是不好用文字表达,也许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这次之后,与外公还是保持着书信的往来,可是慢慢的也就少了,之前每个月一次,到了高中,几个月才一次,后来上了大学,也就慢慢的不再写信,偶尔打个电话,还需要母亲在一旁翻译。每次说的不多,也就几句寒暄问候。让外公保重身体。

大学毕业后,因为工作的原因,也就没有怎么写书信了。也就是逢年过节打个电话,还是母亲要求打的,想想现在都觉得幼稚,不就是不懂方言吗,有啥可怕的。那时应该主动慰问,但已经是过去了。

那天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告诉我外公病重,让我赶紧回来,然后去一趟四川。我挂完电话,大脑中闪过一个念头,我无论如何也要回去一趟,即使工作丢了。

我和公司领导请完假,和母亲一起坐上去四川的火车,用了近20个小时,辗转来到了外公的家乡。这是我时隔22年再次踏上这段旅程,也是心情极端沉重的一次。

我们刚下车,舅舅就过来接了,告诉我们外公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到现在还没有苏醒,已经一天一夜了,母亲听后眼泪打转,没有流出来。到了医院推开病房的门,看见一大家人围着病床,我似乎都不认识,当然母亲还没来得及和我介绍。母亲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大声的哭出来,围在一旁的其他人,看母亲哭了,也都哭出声来。舅舅这时候,开始打圆场,让大家都不要太悲伤,还没有到绝望的时候。我上前看见插着呼吸机器的外公,正在缓慢的吐气。并且发现外公瘦了很多,比我印象中差太多。

我拉着外公的手,说:“外公,我回来了,我来看你了,你不孝的外孙。”外公的手开始有点动,过了一会,几个手指都在动。眼睛也微微睁开,这是外公和我的感应,我可以感觉到,就像之前我给外公写信一样。

外公最后奇迹般的醒来,而且还出院了。这是我最欣慰的事情。外公可以继续生活了,外公又可以敲锣打鼓了。

后来我们回安徽了,舅舅打电话来说,外公又可以出去敲锣打鼓了,记得过春节,母亲打电话让外公接,结果他出去敲锣打鼓了。我和母亲笑了起来,真是老顽童,都80多岁的人了,精神还那么好。

可是奇迹没有延续,过了几个月,母亲又给我打电话说,外公这次比上次更严重,可能熬不过去了,已经连续4天都没有进食了。

挂完电话,我非常矛盾,想自己是和母亲回去,还是给自己一个理由,不愿意看到伤心的场面。最后我还是没有回去,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至今想起来都后悔,当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当母亲到达的时候,外公似乎只剩一口气,就是为了等待母亲的到来。因为外公最疼母亲,也知道母亲嫁的最远,他需要再等等母亲。当母亲喊出:爸,我回来了。外公就静静地躺在哪里,没有了呼吸。我知道母亲非常愧疚,没有尽到自己的照顾义务。我知道外公也很后悔,当初为何答应母亲远嫁安徽。

外公就这样等来了母亲,然后和他的亲人永远的分离。他也告别了自己喜欢的锣鼓,也丢掉了挚爱的书法。

虽然外公已经离开我们有几年了,但还是会不时的想起,想起外公的笑,想起外公送的那支笔,虽然笔已经不知道去向,但这段记忆无法抹去。

外公,我又开始想你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