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第二篇# 《优秀是训练出来的》这本题目疑似鸡汤文成功学的育儿书是朋友借我的,看了几行我就差点马上还给她,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华人牧师。但鉴于对朋友的了解,她不会硬塞给我一本传教的书,而且朋友非常注重家庭教育,她对这本书隆重推荐。于是我只得硬着头皮看下去,没想到跳过头几页关于上帝的言论(具体如何言论的,也确实不太记得了)之后,却别有洞天。作者提出了一个独特但又极具有说服力,且执行系统非常完整的育儿理念,那就是训练。
首先作者先把教养分成三种行为:教,训练,纠正。教是教导理论知识,纠正是犯错后惩罚,而中间的训练就是最重要的一环,即有意识的帮助孩子在实际应用之前就有机会通过训练把理论知识内化至实际行为。这三者就是紧密相扣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学,练,改。学和改相信大家都不需要学习,每天带娃都在做这两件事,不停的唠叨外加孩子犯错后的惩罚,可是就像作者说的,我们是不是太过于霸道呢?期待孩子在听了几句大道理的念叨之后就能马上做到完美,光听到我这么说你都会觉得逻辑不通,对吧?就像考驾照一样,先学理论知识,再跟着教练在训练场反复操练几个月,考过了之后才能独立上路开车。缺了中间训练的环节,任爱因斯坦再世也不可能关上书就能直接开车上路而不当犯规大王和马路杀手吧。
既然训练如此重要,那怎么训练呢?别着急,关于训练的意义和基本观念,作者还有更深入的探讨。我们都知道人们都有自己的天性,有人外向有人内向,有人善于表达有人善于思考,但内向的人不代表就能一辈子守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与外界交流,而不善于表达的人也不见得是不愿意表达。这时训练就突出了它的另一番深意,通过平时对行为的训练增加对自己的自信心和控制力,有意识的控制又可增加对自身的觉察力,在长大之后这份控制力和觉察力又可帮助孩子实现对自身性格的调整,内向的人不一定需要变得外向,但也能在需要社交的场合做到自如的表达自己。
关于训练作者也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概念,最核心的有几个:
1. 没有人是完美的,大家各自都有自己的问题,针对问题,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需要训练,某个行为自己做不到时无权要求别人。
2. 管教的基础是爱,而爱需要有效的传达到,而不是用自以为是的方式表达。
3. 不可发怒!父母发怒时就等于失去了管教的权利,这也是正面管教所提倡的温和而坚定。
4. 尊重彼此的感受。
5. 保持乐观快乐有趣的心态,让家充满欢乐的变得更好,而不是用训练把家变成集中营。
6. 训练越早开始越好,黄金时期是0-6岁,但大了也不代表就没有可塑性,只是需要更多的智慧找到更适合的方式。
7. 有些事是不可以训练的,需要顺其自然,比如尿床,兴趣。
8. 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拥有意志力,能控制不恰当的欲望,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而非一个完全听话,没主见的孩子。
9. 同时父母要避免以下行为:
a.不讲信用
b.过分保护
c.不尊重隐私
d.常和别人比较
e.冤枉孩子
f.在别人面前管教
g.父母感情不好,要孩子站边
h.前后矛盾,管教不一致
i.不回答问题,不解释原因
j.挑剔,只看缺点不看优点
k.不肯原谅
l.不给孩子做决定的机会(但在危险环境和时刻,没有选择,必须服从)
m.对孩子的爱有条件,乖才爱,考得好才爱
n.贿赂,利诱
o.偏袒某一方
前提原则定下了基调,那再说说训练的基本过程:
1. 好好想哪里需要改进(不要觉得满身毛病,也不要觉得孩子完美)
2. 一次列出一两项(帮助家务不算,这是义务)
3. 与孩子展开积极沟通,勿用批评语气
4. 定出合理标准,考察时期不要太长,最多一周,或可用表格,每天做到打勾
5. 奖励办法事先决定
6. 完成后,给奖励前先要表达你的高兴
这几个步骤里最难的我觉得应该是奖励这一块,奖什么,奖多大,是不是奖得设得越来越大才能让孩子有动力完成训练?那就再额外讲讲关于奖励的事。
首先,一个人能坚持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最大的动力并非外在奖励,而是内驱动力,如果这件事是他本身非常想要完成的,那么当完成之后的成就感是外在奖励所无法代替的最高奖赏。因此在完成训练之前,父母应该先开动脑筋,好好的挖掘一下孩子对于将要进行的训练的内驱动力在哪,然后从这个点去激发。
当然,并不是每件事都能找到强大的内驱动力的,那么就确实需要一些外在奖励,但这个奖励也并不一定就要是物质,这可以是言语和表情,也可以是特别活动,比如请好朋友来过夜之类的,也可以是奖状,小红花,爸爸妈妈们开启脑洞好好的设计一下吧!最末最末的奖励才是物质,但一定要金额不大,且是孩子心心念念想了很久的东西。这一点的潜台词也可以是平时不能给予孩子太多的物质,否则什么都有了,哪里还有什么心愿呢。
另外再提一点的是,父母们可能还会有这样的疑惑,你想尽办法做到了训练步骤里的每一条,谈也谈过了,奖励设计得多种多样,但孩子就是不愿意配合。那这个时候父母就需要反思一下自己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了,牢固的亲子关系是一切管教的根本,因为孩子对父母深厚的爱和依恋,他们才会自愿的接受父母传递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才会有动力去改变自己以迎合父母的心愿。这并非以爱要挟,这和用“我都是为你好”“你这么不听话怎么对得起我”的方式有根本上的不同,其区别就是孩子是否自愿。孩子自愿一切都会水到渠成,孩子不自愿只会亲子关系恶化覆水难收。
关于训练,作者还分成了如何玩,如何吃,如何睡,品格,读书,自我控制,工作,礼貌,面对恐惧,诚实,说到做到这几个部分。因为篇幅,这篇读书笔记就先写到这里,下一篇再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