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四十讲》第十五讲 ----《教孩子“孝”的四项基本原则》

【课程提纲】

1.劝谏兄弟或朋友需用什么态度?老师举了哪些实例?

    劝诫兄弟或朋友的态度,不要以言教而应以身教。因为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先做好榜样,这样自然而然就能够去感化他人。

老师举的实例:

①陈世恩劝诫弟弟

②郑均劝兄长

③卢叔叔对待十七年的朋友

④卢叔叔善巧方便劝诫身旁的朋友

⑤蔡老师擦桌椅

⑥蔡老师倒垃圾

2.如何教导孩子将“亲有疾药先尝”的精神落实到现代生活?

    落实“亲有疾,药先尝”,我们要引导孩子在给父母端白开水的时候,要考虑到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热。当父母生病或者有紧急状况的时候,我们做子女的应该怎样去应对,教孩子懂得危机处理。例如药物放在哪里,紧急的时候怎么拿得到,如何快速找到所需的药。还有,急救的电话,最亲的人的电话,这些都要让孩子知道,让他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懂得如何处理,甚至于当父母卧病在床应该怎么照顾,我们都要让孩子晓得,并且给他练习的机会。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他能够越来越细心,越来越能体谅到患者的痛苦在哪里,需要在哪里。

3.长寿的秘诀是什么?提升聪明智慧的秘诀是什么?

    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一个人的聪明智慧怎么提升?法布施得聪明智慧。

4.“丧三年常悲咽”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丧三年,常悲咽”,这是指父母已经去世了。在《孝经》里面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父母在世的时候,我们要用恭敬心,用一种让父母欢喜的心去奉养他们;“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父母不在了,我们在办丧事的时候要感怀父母的恩德,祭祀的时候要庄严肃穆,不忘父母的教诲,这是一个孝子应该尽的本分,所以在办丧礼的时候,我们也要办的庄严肃穆,不要吵吵闹闹。“丧三年”,是古代的礼仪,要服丧三年。“常悲咽”,不是要求哭三年,而是作为一个真正的孝子,自然而然就会有“常悲咽”的情绪,因为孝子几十年都把父母的恩德放在心上,当父母离去,他很难接受,所以只要想到父母,他的眼泪忍不住就掉下来。

5.“丧尽礼祭尽诚”这句经文的意义是什么?

    “丧尽礼,祭尽诚”。“祭”就是每年固定的时间祭祀父母,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祭要尽诚,每次的祭祀不一定要搞得很复杂,但是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做给我们的孩子看。

6.教孩子“孝顺”的方法有哪些?

    教孩子孝有很多方法,首先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其次要亲师合作,老师教,家长在家里配合,孩子的行为很快就能循规蹈矩。再者要夫妻配合。先生帮太太讲话,太太帮先生讲话。最后在家里面的教育原则要一致,也就是要达成共识。

【引用经句】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3.国家昏乱,你才看得出来谁是忠臣。当人愈来愈不孝的时候,你也可以从中看到真正的孝子 。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

4.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孟子·滕文公上》

5.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骄则亡, 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孝经》

6.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闲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泷冈阡表》

7.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 

        ----《韩诗外传》 汉·韩婴

8.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孝经》

9.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朱子治家格言》

10.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学而》

11.上行下效 。

(上为之,下效之。)

           ----《白虎通》 汉·班固

(既忠既孝,上行下效;靡刚靡柔,惟王之教。)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

                            唐·司空图

12.以身作则 。

13.隐恶扬善 。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礼记》 

【故事】

1.郑均劝兄长

2.卢叔叔对待十七年的朋友

3.卢叔叔善巧方便劝诫身旁的朋友

4.蔡老师擦桌椅

5.蔡老师倒垃圾

6.文帝侍奉母亲

7.蔡老师辅导同学作业

8.许哲女士照顾他人,自己健康长寿

9.蔡老师爷爷中风后,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10.孩子带糖果回家给父亲先吃

11.母亲先教孩子《弟子规》,从而引导全家一些学《弟子规》 

【心得体会】

①对父母的孝顺可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当中:有好吃的、好用的先给父母;给父母洗脚;陪父母聊天;跟父母好好说话……

②要做一个柔顺的女人,对父母要“怡吾色,柔吾声”。好好孝顺父母,也是给孩子做榜样。

③父母本是活菩萨,何必庙里去烧香。父母给我们很多爱,要用心去体验,不在乎背诵多少经典,而在于力行。

④夫妻之间要有恭敬之心。两个人有矛盾的时候会不想接对方电话,或者接电话就没有好的语气。当我们的心态改变了,另一半也会改变,一切从我做起,我是一切的根源。之前总是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不变,一味的要求别人去改变会很痛苦,总觉得别人和自己对着干,现在自己变了,和家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