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看到和菜头说有好多人都在推送有关读书好处的文章,或者是读书方法的文章,或者是列了一堆书单。
然而……我订阅的推送们,除了和菜头之外,似乎只有张佳玮关注了这个事情,正儿八经地列了一堆书单。而且他这篇推送的题目十分实诚,“读了这些,无法让您掌握知识、走上人生巅峰、与社会精英谈笑风生”。
说实在的,要不是看了这些人的推送,我都想不起来还有世界读书日这档子事。去年也有读书日么?完全记不得了。
二、
我小时候喜欢看漫画看故事书,只是觉得开心。后来不知什么时候看书变成了一个高大上的事情,只让人以为读书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本来还抱有期待的,谁知道长大了才发现,读书其实并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只会让自己变得跟周围的人不太一样。一个很友好的妹子跑过来聊天,昨天的好声音看了么?我说没看。那……最近《人民的名义》看了么?我说没有。那……看你这样子游戏一定打得很好吧,我王者荣耀卡在白银怎么都上不去,带带我吧!我说我没玩那个游戏。那你平时回家都干啥呢?为了不显得太装,我只好说我平时很早就睡了。啊!你好无趣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脱离群众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而且就算真正遇到事了,因为长得丑,也没有人想听我的意见。如果非要发表意见,小伙伴就会在私下说闲话,啊呀,这个人好装呀!这个人怎么这么自以为是呀!我们老大这么帅这么有成就,什么不懂啊,这个人怎么总是提意见啊!烦死了。
之前看过一个故事,记不太清了,好像是王朔讲他的一段经历,说他在星巴克看到一个漂亮的小姐姐,于是上前搭讪。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他滔滔不绝地卖弄了三个小时的学识。这时妹子接了一个电话,对面说什么他听不到,但他却听见妹子跟对面说,我遇到了一个神经病,跟我讲了三个小时的大道理了,吓得我也不敢动,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这才是一个普通人书看多了之后的正常情况。原因很简单,没有成就你就不配说话。就算你有成就,别人不知道你有成就,你还是不配说话。所以你还不如去看看综艺节目,不如多去看看电视剧,不如多去打打王者荣耀。平时通过这些跟小伙伴关系搞得好好的,之后有好事情了小伙伴们说不定还会想到你。
正如张佳玮说的,读了这些,无法让您掌握知识、走向人生巅峰、与社会精英谈笑风生。
三、
所谓成长,不管以如何的方式进行成长,其过程都是从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到逐渐认清自己只不过是组成世界的一个小元素的世界观。作为一个不想再持续幼稚下去的人,学着换一个角度再去看读书这个事情,就会发现读不读书的结果很不一样。
现在总能听到这样的说法,说当前教育的根本思想就是批量生产白痴,每个孩子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面对这种批判也许有人拍手叫好,也许有人嗤之以鼻。然而说实在的,这种教育但就在这样的辣鸡教育下,事实上中国人变成了什么样子?截至2014年底,我国成人文盲人数大约还有一亿左右,而在没有这种辣鸡教育之前,民国时期的文盲率大概在80%。当然用不同时期去比较是不科学的,那还是比较一下一些人特别向往的美国好了。在美国,这个数字大概至今还在25%左右徘徊。
那么宏观比较之后会有怎样的现象呢?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线上教育的产品也许具有一定代表性。我不是专业的产业分析师,举的例子和数据可能并不是特别准确。但是总体看,可汗学院这样的由于用户数量过少,被win10下架,而中国的洋葱数学,已经覆盖到了2000所学校。光在基础教育这一块,国内外的需求程度就不一样。再比较一下coursera和慕课,同样都是颁发证书的网上教育机构,虽然两者的用户数量差不多都是一千多万,但一个是英语的,面向全球,一个是中文的,面向国内,所以在再教育这方面的教育需求,国内外的需求程度还是不一样。还有像“得到”“喜马拉雅”这样的知识服务平台,国外基本没有。也就是说在人文学科这方面,国内外的需求程度依旧不一样。
中国人对知识会有如此大的需求,其原因是中国人对知识具有普遍的焦虑,焦虑来源于别人有而我没有,也就是说中国人对拥有知识是十分重视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来告诉你,其原因就是国家强迫我们坐在小学初中教室里读完了那么些课本。
这个被大家称之为批量生产白痴的辣鸡教育,在美国已经有很多机构在实施这一套了,比如KIPP,这套方法被称为“能把穷人变成正常人的教学法”。而这个正常人的标准是,先结婚再生孩子,读完高中,找到一份全职工作。
普遍来说,没有人是完美的天才,也没有人是十足的傻瓜。如果不读书,我们人类其实是有一套比较好用的行为模式的,这个行为模式受欲望支配。饿了,我就会去找吃的。渴了,我就会去找喝的。冷了,我就会找衣服去穿。这种方式可以让人存活,但带来的结果就是造成短视,因为只注重当下欲望的满足情况就可以生存下去了,其他一切都可以不管,伊甸园的生活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然而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属于我的东西吃完了喝完了穿坏了,这该怎么办?有办法,那就是我可以去偷抢别人的,这是一个很自然的思路。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现在那些特别熊的老人青年孩子,绝大多数都是半个世纪前不怎么读书的人以及他们的后代。这种人到处都是,但理论上讲他们的行为属于零和博弈,你抢我的我抢你的,并没有产生新的收益。能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是合作,通过合作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正和博弈。而读书,就正好可以让大多数人走向正和博弈的路子,最后不管你干的是什么,至少社会发展了,稳定了。
虽然熊人们现在依然十分强横,但主流社会已经明显开始采取了措施,至少也摆出了反感的姿态。反感就是歧视,歧视的结果就是不去选择。不管这些人改不改变,那些拥有核心资源的人再怎么样都不会愿意跟这样的人结合生子吧,敢问谁现在还想找个文盲度过一生?而这个群体中想要融入新环境的,又必须去适应新环境的规则,否则,他们就只能是自生自灭。而且,这些人往往又啥都不会,不做出改变基本就活不下去,那他们的结果只能随着时间慢慢消失。当然如果人道一点,或许社会会想办法通过福利的方式把这些人当作低等生物一样饲养起来。
这就是人人都识字,人人都读书在大尺度上的影响。想找心仪的对象,对不起,你得读书。
四、
从微观角度来看,读书没啥用,可能还没有看综艺节目看电视剧或者打游戏有用。但在宏观角度来看,读书又是一个趋势,是一个自然选择,如果逆着这个自然选择做事,其结果很可能就会不被选择。
所以客观地讲,即使读书没什么用,没事还是看点书吧。因为只有读书的人,才可能被看作是一个正常人,谁让那些掌握核心资源的人都读书呢……
读书会有怎样影响?答案就是,影响得人人都得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