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涛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4642098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心外无物
1、王阳明的哲学主体是“心本体论”,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现如今已经越来越难生存了,所以心本体论具体内容也就略过。
2、不过有一个有趣的分支:虽然说王阳明认为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就构成了人的世界的全部,但并不认为你见得越多世界就越大,而是认为能够把握的世界才是自己的世界,所以应提高自己掌控自身的能力。
二、良知
这里的良知,大致指一种具有先天正确性的道德规范标准。王阳明认为这个标准的判断部分是先天的自带的。即我们本来每个人都有通过自己的心去判读对错善恶的能力。但这个良知有可能受一些原因影响被蒙蔽,因此我们要“致良知”,通过锻炼去找回这个良知。
三、本然与明觉
王阳明把对善恶的先天性认知能力叫做本然,基于这个本然最后能达到的真实修养程度道德水平叫做明觉。
本然是人刚一出生的“良知”,“明觉”是经过不断的“致良知”、“事上磨练”后达到的境界。
四、致良知
在后天如何最大化地找回、发扬光大我们本来就有的良知,把这个过程叫做致良知。
“致良知”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向内求索,一个是向外求索。向内求索是“内省”,向外求索是“事上磨练”,用我们现代的话说是“实践”。
1、“内省”是做减法,减少欲望,减少对内心的束缚,回归“本真”。
“内省”有两种,一种是“冥思”、“打坐”,就是寻找自己的潜意识、寻找自己的内心,“聆听内心的声音”,弄清楚自己的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正生活的目的、生命的目的。
另一种内省就是反思、反省、总结。
2、“事上磨练”就是践行自己的“良知”,使自己的行事和自己的认识协调和谐。
知而不行,不是真知;行而恰当,才是真知。
五、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最重要的哲学观点。
“致良知”的过程一定要有“行”,不“行”能不谓之真知。“行”就证明你真正认同了“良知”。
“行”的结果又可以从知识上、心理上完善你的“良知”。
1、知行合一可以避免陈过高之论,也可以检验“知”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2、知行合一,通过“行”来加深对知的认知和肯定。
3、因为“心”就是你的世界,“心外无物”,因此一个心学信徒是很难被物质世界的变化击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