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只有在周末才能相聚,是多年以来的不得已的生活方式,却一直无法改变。
每到周五,是一家人最开心的相聚时刻,而到了周日的晚上,面对离别,总是充满伤感,即使这么多年了,还是不习惯。过去的很多年,在女儿眼泪婆娑的渲染中,那种离别的伤感不但没有随着时间淡化,反而更浓郁。一再的亲吻、紧紧的拥抱、叮嘱的话别……
有时,尽量安排女儿在先生要走前,出去找邻居小朋友玩,以淡化离别的伤感。可是,依然不管用,等她玩够后回家,还是会重复她说过的很多话——
我不想让爸爸走。
为什么姐姐的爸爸可以天天回家,我的爸爸只能周末回家?
爸爸走了,我觉得很不开心。
我想和爸爸妈妈天天在一起。
我觉得一家人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
是啊,说得多好:一家人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孩子对幸福的定义多么准确到位啊!而今社会,对很多家庭,一家人能够天天在一起是种奢望。天天同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拥有这样简单的幸福,尤其是农村家庭,全国几千万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令人心碎。
很多年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女儿被带回老家。
刚开始,先生和我自欺欺人:多好呀,又可以过二人世界了!结果呢,周末在家,我望着先生,先生望着我,发呆,不知道做什么。本来就大的房子这个时候更显得空;试图手挽手出去走一走、逛一逛,却怎么也找不到从前的感觉,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打开电视,不好看,爬上网络,不想玩……一句话:日子过得了无生机。
一周过去了,对女儿的思念如夏季野草般疯长,夜夜梦到她在身边的日子,不争气的眼泪流过很多回。姑姑电话里说起先生很舍不得女儿离开,送女儿上车的时候,眼圈都红了,眼里蓄满了泪水。相处这么多年来,发生再大的事,也不见先生有如此温柔、脆弱的举动。我第一次知道为什么会有一种说法是: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
先生思念女儿的心情我是明白的,看着他一遍遍看女儿的照片傻笑的时候,我的心隐隐有些痛:先生自幼没有母亲,父亲和奶奶在他19岁的时候去世,可以说是个孤儿,这世上能让他牵挂的人能有多少了呢?婆家婶婶能帮着把女儿带到半岁,已经是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她过不惯广东的生活,而且家里有一双读初中的儿女。我们不能再期望她能继续到中山带女儿。
所幸的是,家有芳邻啊!邻居阿姨的孙儿已经上小学,白天可以帮我带女儿。分离两个月后,终于见到了女儿,那一刻,我的眼泪再一次不争气的往外涌……那一刻,我发誓:再苦再累,也要把女儿带在身边!
姑姑说过:“你没有看见那些讨饭的、逃荒的都会带着孩子吗?孩子要带在身边,看着他慢慢的长大;留在老家,你无法看到孩子的成长,做人还有多大的乐趣呢?”
为了不让女儿成为“留守儿童”,我愿意吃尽所有的苦,脚步匆忙、眼圈发黑、体重锐减、晕头转向,白天为工作周旋,晚上为照顾女儿忙碌……
日子紧张而忙乱,实在熬得受不了的时候,也会感叹这日子真TMD过一天都难。但是,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从伊呀学语,到开始叫第一声妈妈;从满屋子爬行,到蹒跚学步;从冒出两颗尖尖的小牙尖,到长满八颗小贝牙;从整天黏着人的小尾巴,到背着小书包上幼儿园……只要女儿笑一笑,整个世界都灿烂了。
下班回家后,我们一起读书、一起看《花园宝宝》和《巧虎》、一起洗澡收拾家务、一起讲故事睡觉……白天工作的劳累和烦恼,在回到家中的亲子相处中,化为乌有,日子充满甜蜜和快乐。
如今社会,太多人因为工作、生意等原因,或者干脆是因为贪图个人享乐,把孩子送回老家,交给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老人没有义务和责任在抚养你长大成人后,再全权代你抚养儿女,他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老年生活方式,不该被“帮孩子带孩子”这样的事绑架。
养育儿女,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人生的乐趣所在。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