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我就要满三十周岁了,现在的我仍在努力地寻找出路。我一直后悔从十八岁到二十八岁没能好好地努力,导致我现在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我是有野心的,但我的能力没能撑起我的野心。从前也一直知道要好好努力,也尝试过,现在回望过去,那是没有意义的努力,是一种自我安慰式的努力。
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我除了班主任的英语课不敢打瞌睡,其他的所有课程我都打瞌睡。以前初中也是这样的学习方式,但是考前临时抱佛脚成绩还可以,但是高中就不行了。高一第一学期结束,化学补考。当时化学成绩考了25分,这对我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我挺受打击的,决定好好学,绝不能再做补考这样丢人的事了。高中的知识比初中拔高了不少,一开始就落下了,想要追上去是真的难。就这样,到了高一下学期分文理科的时候,我被迫选择了文科,因为我知道,留在文科班我还在重点班,老师的教学能力强一些,而我考上大学的几率就会大一些。当时我的文理科成绩都差不多,政史地和理化生的成绩都不好,所以便留在了文科班。高二的时候,班主任找我谈话,建议我去学体育,走体育这条路,考上大学相对容易一些。但我拒绝了,继续文化课的学习之路。高二,我在一本历史还是政治书上,写下了一个目标:我的目标是二本。高三的一年,我的学习状态完全变了,不再浑浑噩噩,每天是真的很努力。当时我的室友后来跟我说,我每天早早的就和另一位室友出门了,都没和她一起。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这也间接地说明了,最后那段时间我是真的用功学习了。最终,高考的成绩离二本线差四分,上了一个三本大学。但我仍然是知足的,我从班级倒数考到班级十几名,已经很欣慰了。
上了大学以后,大二下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决定要考研,于是,大三的时候和同学一起每天都去图书馆。可是,最后的考研成绩我都不好意思说,总分五百分我好像考了一百六十多分,就英语还过得去吧,其他的全都惨不忍睹,尤其是专业课成绩,羞愧到我记不得我考多少分了。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候也是目标不坚定,我甚至说不出来当时我为什么要去考研,只知道考研对我是有好处的。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我工作、结婚、生子。我一直没有清晰的目标,没有做事的方法和计划,没有成事的能力。但我对此一无所知。
后来,跌入生活的漩涡,我爬不起来也没有人能拉我一把的时候,我寻找各种各样的方法自救。终于,通过阅读,我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的心态、认知。有的时候,我还是会被情绪左右,但是可以调节过来。这一路走来,一直摸索着,学会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到现在,我已经确切的知道,我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阅读。现在我也尝试着每本书读完,然后再写点什么。一步一个脚印,多阅读,多思考。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这本书,给了我一些思考和启发。确确实实,我每一天都在忙碌着,可是生活为什么还是这么糟糕呢?书中所说的很多误区我都经历过。比如说意志力触手可及,一直都是我认为正确的事情。但其实,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生活中我总是犹豫不决,很多小事把意志力全都消耗了,等你再想好好努力学习的时候已经没有那个专注力和精力了。
现在,我需要重新梳理需要做的每一件事,按书中的方法执行。我不能再让每一件事都占据我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要将列在成功清单上的第一件事优先安排,其他事情围绕着这件事展开,或者更容易做了,或者不需要做了。因为,就如书名一样,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每天问自己一遍,我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当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之后,其他的事就会变得更简单或者不必要了?
我真的不想再掉入深渊,那种不能自我、被情绪控制、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致的状态太折磨人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并围绕着这件事确定长期目标、五年目标、年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以及当下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一步一步将目标拆解,然后行动。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人,并有法可循,一步一步行至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