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写一写关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文章,正好读到了袁枚的《苔》便想着从一些出身小人物却又成就非凡的古人写起,既是学习又是一种训练。今天的第一篇就从汉高祖刘邦说起吧!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里评述陈胜、吴广起义时用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说法,以我们现代人的视角看,这无疑是正确的。在反秦起义中,除去六国贵族的后裔之外,参与者不乏萧何这样的下级官吏,和刘邦这样的市井之徒,就连樊哙这样的屠户和英布这样的囚徒,都加入了反秦大起义,而这些人无一例外成了帝王将相,而刘邦更是从中脱颖而出,建立了强大的汉王朝。可以说,没有反秦起义,也就没有刘邦及后来的历史。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秦到底有多强大!
关于秦帝国的强大,各类史籍和古文都有描述,历史书上也有记载,大体情况就是:秦灭掉六国之后建立了皇帝制度,北筑长城,南征百越,建立了东到大海,西至陇西的秦帝国。之后秦始皇统一全国文字和度量衡(即重量、长度和容积单位),修筑了驰道(用来运输军队的高速公路),更为夸张的是他还将全国的兵器收缴到咸阳,铸造成十二个金人,希望杜绝反抗势力的武装来源。而所谓“焚书坑儒”事件也让我们第一次感到了专治制度的恐怖之处。由此可见,强大的秦帝国对方方面面都做了安排,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如此,秦帝国的灭亡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这就得从秦始皇死后的一场政变说起了,按《史记》记载,秦始皇是在出巡同种病逝于沙丘的,当时本来要传诏书让长子扶苏继位,偏偏中车府令赵高联合公子胡亥,说服丞相李斯,更改了遗诏,将扶苏和长城军主将蒙恬赐死,扶立胡亥继位,这就是著名的“沙丘政变”。这场政变彻底改写了秦帝国的命运,和历史的走向,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时居然还打起了公子扶苏的旗号,并由此引发了全国性的起义,而我们要讲述的主人公刘邦也是在这场起义中脱颖而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