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我的母亲是个女强人。
我一直认为新时代的女性应该是独立自主的潇洒地活着。
我一直把伍媚当作我的女神。
我的母亲十七岁独自一个人揣着十块钱从小县城去了长沙,做过裁缝,做过服装生意,当过酒店迎宾,三十六行干过一大半,生活的苦头不曾少吃,我不知道她的豁达是看遍世间百态的无奈还是消化了一切苦难后的沉着,总之她给了我一种纯粹的淡定,无论是面对任何事情都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她总是说:人靠得住的只有自己,谁都靠不住。所以我从小就被培养地特别独立,3岁就能帮家里看店,小学一年级就独自过马路,初中每天坐40多分钟公交车上下学,高中晚自习22:30走半个多小时路坐一个小时公交车回家,大学跨好几个省去几千公里之外上学,从来都不羡慕那些放学有父母开车来接的孩子。
我的母亲文化水准不是很高,她总说,如果当年多读点书也许现在的她可能就会大不一样,她的老师也总认为,她会是一个“不一样”的存在。我不敢想象,如果当年的她有机会上学会是怎么样?霸道女总裁?政治骨干教师?还是雷厉风行的女干部?至少她的人生会大不一样,不会吃这么多的苦,不会中年还要落得疾病缠身。
正因为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我一直很认同“女强人”的存在,我一直深信女人就应该如此洒脱,母亲的不完美让我把对女强人的完美想象放在了虚幻的影视形象里,我一直觉得《北京爱情故事》伍媚就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女强人”人设,故意迟到罚酒,又可以装成不胜酒力的小女人,可以为了抢订单从竞争对手的酒桌上把客户请到自己的饭局上,还能巧妙的提醒客服的信仰;每天都能把自己装扮的气场十足;但是影视剧中弱化了她的情感,夹在吴狄和吴魏中,最后她面对吴狄的犹豫,自己选择了离开,我想是成全,也是逃避,只是那个时候还看不懂,也无法参透其中的意义,直到我遇到了我的前上司,也是我第一次接触一个像影视剧中那样完美的“女强人”。
她是一个学霸,名校海归硕士,是一个做事雷厉风行,有抱负,有想法的“女强人“。与她一起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我也逐渐感受到作为一个”女强人“其实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难以接触,就算是工作的严格,也会给到我们很多的弹性,让我们自己意识到问题去发现解决,私下间我们都相处的十分融洽。当然作为一个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要考虑到孩子的培养照顾,家里父母的问题,和各种问题,随着孩子一天天的不断长大,作为一个母亲的角色,她现在也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孩子的教育上,这才是一个真实的“女强人”的样子。
当然为了事业可以抛弃家庭的“女强人“不是没有,或者是为了事业可以不要任何牵绊的”女强人“也大有人在,但是这毕竟是屈指可数的少数。再落回“女强人”这个话题,我想她们也都是希望被照顾的小女人,只是对生活的进取心造就了她们一个坚强干练的样子,相比之下她们更需要被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