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给你选择的话,你希望自己是大多数人还是极少数人?或者说,当下的你,觉得自己是大多数还是极少数?
在我没有看到潇洒姐说的“极少数”概念之前,一直以来我自认为属于“极少数”。
这种“极少数”起初是对于自己的不了解,总觉得和他人不一样,那个时候以为是性格使然;
再然后有了小小的三观支撑,我还是觉得和别人不一样,我觉得好像真的就是“极少数”吧;
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对自我的不了解到成长再到接纳自我,认识自我,我再一次认为自己是“极少数”的,当然在家庭方面,家里的二老也认为我是“极少数”吧,不过他们的说法没这么好听且艺术化罢了,意思差不多呢。
说真的,我是欣喜且热爱这种状态的,人生的姿态千千万,我的那一种生活一定是独一无二的。不论自卑/自信,过去/现在,这一点我从未改变过。
现在的自己,越发不喜欢约定俗成的一切,就好像看书,更爱看不同角度反向的书籍。
一个人的大脑毕竟是局限的,即使你有充足的人生经历、紧密的思维逻辑;当然,这些属于我个人的肤浅认识。
我是一个被动学习多过主动学习的孩子,很少去问“为什么?”,也很少思考除此之外的问题,总是被动的接受、吸收,从小到大,一直认为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真是弱的可怕,彷佛周边一直有个隐形的笼子,可怕的是我早已经习惯了。
因为缺乏,所以渴望。我爱看那些不同角度的书,用“极少数”的观点去阐述浅显易懂的知识。
上周推荐的《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大家感兴趣一定要去看一看,给大脑不一样的方式去看问题、观世界。
今天分享到猫叔的文字,也是关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他说,“目标难以实现?那是因为你目标定太低了”。
阅读分享会上我也说,你给自己设定的是5楼,那你再怎么想法设法达到目标后,看到的也只是5楼的风景,10楼的风景呢?根本没有想过。
你给自己的目标太低了。
很多人这个时候会反驳,“你连最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别痴人说梦了!”
可梦想这个东西一定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做一个不现实的人比做一个现实的人更容易。”
“理想主义者从来不是一个贬义词,空想主义者才是。”
当你给自己设定一个舒适区的低目标,竞争的人数会增多,激烈的竞争不仅会降低你的成功率,还会影响你的发挥。比如说每年的公考,全国那么那么多人去考试,你只是几百万分之一,各个岗位的竞争比也是相当高,内心无遗是担忧的,从而影响发挥;而如果只有20人去参加考试,你是不是对自己更有自信了呢?
其次,低目标会抑制你的热情,压制潜力,生活缺乏期待感。人们对自己容易达到的事情,或者稍作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事,会缺少很多热情。虽然任务完成后,你也会欣喜,但那种干劲十足的动力感会缺失。比如说恋爱吧,不论你是追男神还是女神,如果对方和你差距很大,你想追求到更为优秀的TA,你的动力值一定比追求和你差不多的另一半时要高得多,不为别的,就因为站得高看得远,目标有距离,你会更加迫切。
还有,低目标会限制创造力。因为你看不到更远更高的风景,何来的想象呢。
所以说啊,大梦想一定是要有的,不要害怕,如果真的实现不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就怕你想都不敢想。
最近年末,单位的广告任务我并没有完成,还被一直克扣工资。可我想说我根本不是那个岗位好嘛!我最初的想法就是,随它去吧,反正又不是我一个人,而且机制方面确实存在诸多问题(这么一看,又是借口!)。
老爸听说了,对我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话糙理不糙,我是明白的。
每每这个时候他会比较上心,电话里和我说了这么一句,
“别人都完成了你怎么就不能完成呢,开大会的时候,领导发话说,谁没有完成站起来,你觉得这样好吗?”
老爸根本不管各中缘由,在工作上他是比较教条传统的。
但我后来想了想,并没有错。我就是因为给自己的目标设定的太低了,才理所当然的破罐子破摔,也没有想过突破,在这种压力借口下,我不再是那个“极少数”了,我选择的是妥协。
如果换一个思路,我积极的把这件事真的当成自己的事情做,完成了,获益最多的还是我自己,经验、人脉、领导的认可、自我的满足……怎么看都是好处居多,可我最初并没有这么想,只是因为给自己设定了低目标。
说到这里,你听出差别了嘛?转换代入下自己的生活,你会发现是不是自己从一开始在很多事情上也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太低,太没追求了。
最后想说,请你对自己有一定的期待值,且要不断往上提。
大梦想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后续怎么做,具体计划如何实施?
最后用猫叔的那句话共勉:
低目标会让你朝着改进的方向努力,而高目标往往会推动你思考如何进行变革。
今日冬至,你是一个人在外还是与家人一起呢?
都记得给自己一个温暖的夜晚。
冬至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