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难得的冬日暖阳,大课间时分,广播里想起了久违的音乐,说明今天要跑操。
我赶紧从办公室向操场跑,等我到达操场,篮球场的班级已经集合完毕,但我突然发现在操场边上,我们班上六七个同学在花台边,有的坐着,有的站着看,那节奏就是不想跑步的节奏。我脑海里闪过了一个念头“又偷懒。”然后我走过去问:“坐在边上干什么?”
有个女同学说我肚子疼,有一个男生支支吾吾说不出理由,我提高了音量“没有医院证明,没有假条,一律不得请假”
他们回到了队伍里,但我知道他们心里肯定是有情绪的,我应该怎样用非暴力的方式,让孩子们热爱运动,心甘情愿的运动呢?
这种跑操节奏,对于孩子们来说其实都能接受的,一般就只跑了8分钟,而且非常慢,可是有的孩子,他其实是在逃避,他不是不能跑,他是在找各种的理由,给自己暗示我这儿不舒服,那儿不舒服,以此为借口逃避运动。
今天跑得非常凌乱,有同学在中间跑着跑着就停下来了,不知他又没有想过自己一个人停下来,整个的队伍都会停下来了。还有在拐弯的地方,有同学也停下来走,结果一转过弯去的时候,与前面的队伍就拉开了长长的距离,害得就使劲的冲,这样一快一慢打乱了整个跑步的节奏,让自己很累,队伍也很乱。
还有的同学假装在边上去系鞋带,蹲下把鞋带解散,然后再系上,体育老师说的系好马上跟上,可他们就在那里蹲着,等着少跑一圈或者两圈,而且是“组团”系鞋带,因为不是一个两个是一堆人……反正跑得整一个“乱字了得。”因为不仅讲话,而且是跑一路纵队的跑成了两列三列,我还一直跟在后边,但也没有能扭转局面。
跑完操以后就被点名批评,而且被留下来重跑,而且那个时候是没有音乐的,可就奇怪了,留下来重跑被罚的时候,反而跑得还好好,看来孩子们不是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昨天下午,我本来想带孩子们出去跑步的,我征求大家的意见,结果只有两三个人举手,其他孩子都不愿意,愿意在教室里做作业,可我知道运动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灵魂想要走多远,身体必须在路上。
回到教室,我迅速的跟同学们说了好运动的好处,运动能调节人体的各种激素,使人达到最佳的生命状态。时常运动的人体内的生态系统就犹如一汪清泉,而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的生态系统就像是一潭死水。
不愿意运动的人更容易滋生焦虑,抑郁,消极等各种不良情绪,而且压力产生的毒素会破坏大脑中神经细胞之间的链接,意思就是一个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可能会变笨。
运动能使大脑长出更多新的神经元,意味着运动可以在物理上让人变得更聪明,运动不仅让人身体健康,而且精神更好,长得更高,更美,还能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自制力等等。我们这种运动加学习的模式就是最好的模式,运动之后你会发现大脑更灵活,学习东西更快,在这种高强度的复习的时候,就一定要注重运动。
但我们要注意方法,不能一快一慢,这样会让自己的身体节奏混乱,我们要做的是有氧运动,也就是匀速的跑步,让自己有些气喘的状态就是最好的状态,持续的运动10来分钟,不仅能健身,而且能健脑。
可这样的说,孩子能理解多少呢?
是不是我换一种说法,会达到不一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