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翌汐
01
儿子3岁时,突然开始苛求事物的完整。比如一块面包,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伸舌头舔舔,想吃却又迟迟不舍得咬下第一口,我只好“下狠手”,先撕掉面包的一角才能让他打消欣赏的念头。渐渐地,这种“强迫症”越来越严重,到后来发展为凡是被我撕了角的面包,他都直接怒气冲冲地丢掉,嫌弃得不得了。
啥脾气这么暴躁啊?我赶紧翻书,才知道3岁敏感期的一个特点就是:苛求完美。
这个时期的孩子眼里,世界就该是完美的,一切喜欢的事物都要形状完整,没有任何瑕疵。一旦被破坏,那么它的美感也就不复存在了。
由此想到,苛求完美大概是与生俱来的审美本能吧。只不过3岁的孩子表现得更加激烈一些,而成人的追求更为含蓄。
就像我们总是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急着想要赶紧扔掉年底这些“剩下的、不完整的”时间,而把愿望和计划统统装进新的一年里。无非就是因为“一整年”显得很完整罢了,可仔细想想,12月31日和1月1日之间真的有分水岭吗?同是24小时,日子哪天又有不同呢?
02
有时候,苛求完美会让你不敢迈出下一步。
想起当年复习托福的时候,明明复习得很努力,可临到考前突然就退缩了,赶在最后截止日期退了报名费,白白扔了几百块。原因很简单:觉得自己没复习好。听力出错率还很高,一到口语就哑巴,阅读总是时好时坏,作文一次都还没写过完整的,反正就是肯定考不好,还不如就不去了。
恐怕很多人都有和我一样的经历。考研、考资格证书、考外语考试……缺考的原因可能只不过是觉得自己没复习好,怕考不好。可其实只是考试而已啊,成绩够用就行,又不是要满分,复习又何必万无一失?
03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写一份报告是特别困难的事,因为无从下笔。翻翻网上的那些报告和领导讲话稿都字字珠玑,到自己手上却一个字都憋不出来。后来报告写多了也就知道了,写文章有个窍门就是不管写得好不好,先出来初稿再说。甚至可以说初稿写出来的时候一定是不好的,内容繁杂冗长、逻辑不清,要经过多次反复修改才能成文。
可很多人都认为思路和辞藻要万事俱备了才行,结果当然是迟迟没有动笔。
其他很多事情也一样啊,不敢学习新的技能,因为怕自己坚持不下来;工作项目拖延着不敢开始,因为觉得太难无法完成。仔细想想,恐怕都是追求完美的心态在作祟,因为害怕可能存在的困难导致完不成任务,于是干脆就不敢开始了。
不妨先“掰下面包一角”,无论多么微小的进展,请你鼓起勇气先让自己迈出第一步,会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
04
我们又何尝不是对孩子也苛求完美。
观察身边的家长们,对孩子的成长近乎苛刻。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课程,还要兴趣广泛,跳舞、画画、钢琴……恨不得把孩子培养成全能型超人。不止如此,大人总是想让孩子避开所有的弯路,弥补当初他们曾有过的遗憾。所以孩子们被大人安排好的路也是“完美”的,多才多艺、成绩拔尖,最好没有失败、挫折和痛苦。
可是回头想想,这样的苛求完美,真的是孩子最好的成长路径吗?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有的偏好、特长和价值,又何必非要像流水线上的机器一般,把他们塑造成为类似的全能型选手呢?同样,喜怒哀乐是人生所必需的情绪,挫折和失败往往对于塑造坚强乐观的品行有更重要的作用。过度保护,只能带来脆弱的完美,最终要面对的,恐怕是更加残酷的破碎。
人生,本就是要在成长过程中,试着接受不完美,才能在心底构筑成属于自己的圆满世界。
不完美的世界已经很好,又何必苛求。
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3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