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教师,非常荣幸能够在今年暑期参加兴成长计划第二季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也收获颇丰。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无数次问过自己“语文课该怎样上?要教给学生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着我。非常幸运能够在这次的学习中听到王崧舟老师的课程,这也让我一直思索的问题得以解决。
本次学习中,王崧舟老师主讲了《爱莲说》,而在暑期之前,我也和我的学生一起学习过这篇文章,对比之下,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还需要更加努力。王崧舟在课堂开始时,开始从“认识几种花”这个问题入手,接着开始介绍菊花,从“菊为制颓龄”,“采菊东篱下”等诗作中引出陶渊明的为人“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从而介绍菊花的象征意义:隐逸。同理,又以“花开时节动京城”,“一城之人皆若狂”,引出牡丹的象征意义:富贵。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最后又介绍了几个关于周敦颐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周敦颐本人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种莲花精神,刚正不阿,洁身自好的品质在他及后人身上都淋漓尽致体现出来了。
这节课,王崧舟老师不仅仅是介绍周敦颐爱莲,也不仅仅是让我们学习洁身自好的精神,更多的是一场文化盛宴。短短的几十分钟,却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王崧舟老师最后也强调,在语文的教学中要注重文脉的传承。
在温霞老师的《古诗里的洞庭湖》中,她采用吟唱的方式,无疑是返璞归真,要知道我们最初的古诗词就是吟唱的,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华文化正在传承。
因此我认为语文的学习,应该是知识的,诗意的,智慧的,创造的。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在在语文教学中增强传统文化的渗入呢?
首先,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量,正如俗语所说:你要给学生一碗水,你得先有一瓢水。知识渊博的老师自然能够以其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其次,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教材的深入挖掘。比如在学习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时,结合写作背景,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够体会情感。尤其是对于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让学生感悟到作者仍想为国效力的决心,同时还可以补充与这首诗类似的表达为国效力的诗句,如陆游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相认无再青”,如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此使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底蕴,培养爱国情感。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五千年的文化需要我们传承,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身上都承担着重大的责任,今后就让我们在自己的课堂上书写“莲”的精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