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佛是在《西游记》的故事中,九九八十一难,有八十难都是由悟空搞定,只女儿国一难是由唐僧解决的,唐僧一生只撒过两次谎,一次骗悟空戴上了金箍,一次骗到了女儿国国王的痴心,虽然唐僧也动了情,但是最后他也没回来,佛始于儿女私情,终于苍生大义,就注定唐僧只能不负如来,负了卿。
佛,即“觉者”,一个觉悟了人生,宇宙根本道理的人,这种“觉”体现在两方面,即“自觉”和“觉他”,不仅自己觉醒还能帮助他人觉醒,而这两种觉达到圆满的人便可以称为“佛”。
佛起源于印度,当时的印度社会分成婆罗门、贵族、平民、奴隶等四大阶级,明确的阶级也注定了社会的不平等,而贵为太子的释迦牟尼见惯了人生疾苦,毅然树起平等的旗帜,主张废除阶级对立,倡言众生平等。同时佛教又主张‘无缘大慈’与‘同体大悲’,又把平等的意义推上更进一步的境地。“无缘大慈”即对任何人都心怀慈爱,“同体大悲”即与宇宙众生休戚与共。
佛不是生而知之者, 释迦牟尼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他姓乔答摩,名叫悉达多,西元前六世纪生于北印度,亦即今天毗邻尼泊尔南方国境,卡德曼多约二百公里处伦明丽的地方。 他在廿九岁那年舍弃了即将可以继承的王位,出家学道,寻求解脱人生苦恼的方法。六年后,也就是卅五岁的时候,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旁的菩提树下证得了正觉,正确而透彻地觉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 从此人们才称释迦牟尼为佛陀,或简称做佛。意即:真理的觉醒,或简称做:觉者。
如何成为一个佛呢?首先,佛是一个智者,佛认为真正的‘犯人’不是罪恶,而是无知,一切罪恶都是由于无知(佛教叫‘无明’)所引生出来的,所以,佛是充满智慧的。其次,佛要历经世间磨难,佛法是入世的,佛教讲的道理,虽然最终的目的是‘出世’的,但它和‘入世’的精神并不抵触。佛教是以出世的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只有了解体会人间的疾苦,才有超脱世俗,即出世的可能。
现代的中国还有佛吗?从我的经历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其一,现在佛教已经沦为敛财和欲望的集中地。物质至上的价值观污染了大部分的寺庙,佛更多的沦为一种工具而不是信仰,佛在佛教外。其二,真正的大师(即智者)大部分都是默默修行,无人知晓,无法做到入世(育人或修行)。其三,现代社会的诱惑太难以抵挡,一个拥有成佛潜质的人很难在这个社会成佛。信仰的价值在当代中越发的淡薄了。所以,总的来说,世间无佛,只有与佛接近的人。
那又如何缩短我们与佛的差距呢?成佛最好的途径是接受佛的度化,然而,在这个上帝已死,佛已圆寂的时代,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成为智者和入世的情况来看,是可以达到的。成为智者,我们缺乏的是知识,入世锻炼我们缺的则是对知识的思考和身心磨炼。从学习来说,世间万物皆有可取或者可引以为戒之处。入世,从我们一生的经历来看,点点滴滴皆有所得。所以,佛不渡人,便自渡,度化从何而来,世间万物皆可度,所有经历的人、事、物都是自渡的来源。我们缺的不是经历和知识,我们缺的只是一种自渡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