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我们生活中,往往大家正在说着某人,这个人就到了,这就是我们常说“说曹操曹操到”,其实就是一种吸引力法则。弗洛伊德曾经在他的一篇描述潜意识的文章中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先生和他太太正在餐厅吃饭,正常谈话中,老公突然冒出一句“饶医生最近不知道在匹斯堡那边怎样了?”太太吃惊地望着老公说:“刚才我也想到他。”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心灵感应案例,他们偶然发现刚才一位特别像饶医生的人在门外经过,也许这个人刚刚从他们的餐桌旁走过,他们在专心谈话,没有注意到这个人,但是他们潜意识中收到了同样的心灵感应,这样的感应使他们想起同一个人。
这次来深圳主要是为了打球和会友,第一场球打完,第二场约在第三天,中间这个空闲之日按原计划是想约朋友见面。早餐时候,我给四位朋友发出了信息,三位同学中,一个是跟我十多年的北京哥们儿,他曾经在深圳创业,去年公司迁到北京,他也就回到北京。他原来在深圳的时候,我们经常在一起玩儿,所以来到深圳,看不到他觉得有些失落。于是我也给他发了个信息:“据说你在深圳?”说实话,我是在和他开玩笑。
不到 10分钟,第一个同学回电话了,她告诉我因为工作需要今天傍晚飞北京,不过她现在去参加《教导模式》61期教导团聚会,为了能见面她强烈邀请我也过来参加。如果在以前我会拒绝,因为人总是愿意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不太愿意走出自己的圈子。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我深刻认识到人脉和圈子的重要性,而获得人脉及扩大圈子的途径就是要不断地主动出击。虽然我不认识这些教导员,但是作为教导模式的学员,这样的聚会我一听就会倍感亲切,于是我欣然接受邀请。路上接到第二个同学和第三个同学的电话,她们准备开车过来深圳见我,因为我要参加这个活动,所以告诉她们赶往新的地点,我想到了再给大家介绍。
教导型企业家的热情是难以想象的,虽然我到晚了,但是十几位学长还是全部下楼迎接,大家像老朋友一样的拥抱,这样的感动在这一年中很多很多。这次聚会是 61期教导模式教导团的一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如何做好企业年会》。一进入会议室,就马上进入学习状态,我喜欢这样的氛围,这些各个企业的老大们经常聚在一起学习和探讨,我真后悔发现这个平台有些晚了。
中午时分,我的第二个同学也赶到了,她是我在《境界》课堂的同修,从课堂出来后,我们经常在网上见面,但是已经一年没有在生活中见面。我下楼接她的时候还调侃她说她不和我联系,她说她一直没有我的电话,可是她告诉了我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今天出门的时候,她从衣柜数十件衣服里,拿了件以前的衣服穿上就走了,下楼时忽然摸到兜里有张卡片,掏出来一看,竟然是一年前在课堂上我给的名片。当时她就想,这也太奇怪了。
来到会议室,我郑重向学长们介绍我的这位美女同修,当她摘下眼镜的时候,大家都大笑起来,这使我我感到莫名其妙。谜底揭开:原来我的这位同学也是教导模式的学员,而且巧的是她也是 61期的学员,教模同学们积极分享我的美女同修现场的全部学长又恰巧全部是 61期教导模式教导团成员,其中还有我同学他们组的教导员。原来大家都是 3年没有见面的同学,今天被我牵引到一起,一时间会议室欢声笑语。
下午,我的第三个同学也到了,一位深圳本地的女企业家,我郑重向学长们介绍这位《境界》同修,我是八期学员,她是第六期学员,这时我的第一个同学惊讶地叫了起来,原来她也是第六期学员,没想到大家都在深圳,就是没有联系方式。天啊,怎么会有这么多巧合的事情发生?
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吸引力法则》,这本书上讲: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能量组合而成的,而能量就是一种振动频率,每样东西都有它不同的振动频率,所以才出现了那么多不同事物的面貌,无论是像桌子、椅子等有形的物体,还是思想、情绪等无形的东西,都是由不同振动频率的能量组成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会互相吸引而且引起共鸣。
我们的意念、思想是有能量的,脑电波是有频率的,它们的振动会影响其他的东西。大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磁铁”,会发散出比任何东西都要强的吸力,对整个宇宙发出呼唤,把和你的思维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吸过来。过去我们培训中经常讲“心想事成”和“注意力法则”以及“要你所要的,不要想你不要的”等等就是这个道理。就像今天,有同样能量的人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能量场。
这两天发生在我身边的这些事实在是太奇妙了,也许你会觉得这没有什么,也许这仅仅是巧合和偶然,但是我还是相信,这是一种能量场的效应和吸引力的力量。
回市区的车上,我的电话响了,一看是我早上发信息的那位北京哥们儿,他上来就劈头盖脸地跟我说:“你怎么知道我昨晚到深圳的?难道你也在深圳?你赶紧给我赶到海港城,我这儿摆了饭局,过来吃饭。”一时间,我又无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