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很自信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自信的人更容易存活。我们大部分人认为自己的一些基本条件与技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比如颜值、声音、情商、智商等。语言表达也是这样,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说的没错,是理性客观的。“我说错了吗?”、“我不就是说他几句吗?也没说重!”可是,真的是这样吗?通过阅读《非暴力沟通》,你会发现原来语言会像匕首一样伤害我们的亲友、无意的表达经常后混淆“观察”和“评论”。
语言的不准确性,正在无意识地伤害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们大多数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往往不把自己观察到的真实情况说明,就直接下结论和判断,这种贸然的评判谁受得了?对方觉得你不懂他,是恶意攻击。即使后面你重新解释,对方也会觉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于是成了亡羊补牢之举。
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对方就会倾向于听到评论、批评,就会潜意识去反驳你,基调定下来,后面你们的沟通会愈发困难。
另外,我们为了表达的简洁和高效,会不由自主地用最少词语伤害对方。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想做,那他就“太过分了”。如果有人开车横冲到我前面,那他就是“混蛋”。仔细思考你会发现,我们倾向于使用简单的语句得出原因和结论,这显然有碍于沟通双方的信息互换。
语义学家温德尔.约翰逊认为,用静态的语言捕捉变动不居的现实,会带来很多困扰。没有任何语言是完美的,因此我们要避免使用过程的词不达意。语言窗户,否则是墙。关爱身边的人,从好好表达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