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
妈妈曾经是个日更达人,每天白天一篇线上文章,晚上一篇线下日记,那会儿文思流畅、下笔如有神。如今文笔生涩,写起东西来开始词不达意,我反思之下发现一方面这段时间标题党式的新媒体文体写多了,另一方面阅读积累从书籍转向推文和听书了,更重要的是“日更”的习惯不知不觉也被“刷朋友圈”替代了。如今的工作、生活、学习都碎片化了。罗胖说得好,碎片时间可以利用,转化成知识就是“得到”,然而碎片的得到会在无意识中形成不连续的思维模式,跳跃式的思维也许对头脑风暴很好,却不利于写作思路的连贯性和写作结构的完整性,慢慢的,写起文章来就会感觉莫名吃力,思考力也开始弱化,形成不了独到的观点,创造力也逐渐碎片化,凝聚不成一股绳。于是,我开始明白在利用“碎片时间”开创蓝海的良心商家为何会同步推荐“纸质图书”,呼吁回归原始阅读,这是一条“时光隧道”,让我们从快递的碎片中“慢下来”,把抓在手里、拽在兜里的碎片变成思绪的拼图、知识的拼图,用思考的粘合力把拼图完整起来。而“日更”也正是把“思考”的一种方式,在成文的过程不断反刍,不断深入。就像你拼拼图,起步时完成20块拼图往往比后来完成300块拼图的难度要大一些;现在妈妈开始挑战“日更”,也许开始写500字也比后来写3000字来得艰难一些。但是,凡事贵在坚持!妈妈之前在“知乎”上看过一个有趣的问题:“你觉得什么是一辈子需要养成的好习惯呢?”我想,应该就是“日更”。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在写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写作,你会受益匪浅!
妈妈 Gee
201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