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知识何曾死,死的是死读书的人。
知者,从矢从口。矢者,既有方向,又有大小。只知大小多少的量,却不明方向正反的质,何异于南辕北辙、缘木朮鱼、提发自拔、唾天自欺、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一人自嗨?如果还能迅速的说出口,甚至是滔滔不绝,那就是自欺欺人、欺世盗名、沽名钓誉、走马观花彼此哈嗨。
知,知于心,明于口,晓于人。知而能识,自长见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重新界定知识,认为知识内涵包括:信息、理解、技能、价值观、态度。
价值观、态度,即方向。方向永远比努力重要,比技术有力,比法则有效。
有高三学生苦于考前不能读所爱之书。
其实,读书,答题,尤其是语文高考题,何曾是死的、冷的、散的、乱的,它是有人模样长人精神验人品格的。
不过,不会爱的爱,是不良嗜好,是溺爱,还真会把自己淹死的: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所溺于何时何处?
忽微:极易忽视忽略的细微处,尤其是心有所喜、情有所爱时。
魔鬼魔鬼藏在细节里,天使闪亮突围时。
苏轼可以——
粗缯大布裹生涯,一蓑烟雨任平生。
是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辈也可以——
三足鼎立自称雄,半卷是非一心明。
只因为:恰同学少年,青春恰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