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温州民房倒塌事故后,我们大多感动于父母以身护女,感动于人性的情怀,但却少有追问“危楼预警、房屋监管”的问题,探察事故背后的真相。
01
入秋的温州,阴雨连绵,气温骤降。瓯江之畔,10月10日,中央街159号,一场悲剧随着夜幕突然降临,让所有人猝不及防。
夜幕中房屋倒塌,截止昨天抢救结束已致22人死亡6名重伤。其中有一对父母,他们弯曲身体,相向倒下,伸开双手护住中间,用血肉之躯死死护着自己的孩子,让她绝处逢生,得以幸存。
如此不动声色却又逆天的现实情节,让“幼吾幼”的亲情直击公众的泪点,网友们纷纷将“感动中国”的头衔颁给了这对以身护女的父母。
父母用尽自己的力量保护孩子,这样的爱让人感动,这是亲情的伟大,人性的诠释;但这并不是事故的全部,感动之余,我们应该想悲剧之后如何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02
从现场图片和新闻报道可以了解到:
1.倒塌房屋为当地农民在集体土地上的自建房,建于上世纪70年代,也就是说这里本身就是危房;
2.新闻中指出废墟中未找到钢筋,说明房东在加盖时根本无暇顾及质量;
3.这里已经划入城市拆迁范围,房东觉得价格低,并不同意;
4.周围还有一些工厂,房东觉得还有点价值,就租给这些在这些工厂里打工的工人
见微知著,我们必须要看到以下几点:
(1)自建房和危楼使用监管缺失
自建房是土地单位和个人自己组织或雇佣他人施工,而建造的房屋和建筑。这种自建房本身没有严格的图纸,没有严格的审查,也不需要验收,质量问题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事故中的自建房系上世纪70年代建设,早已是危楼,但是却长期居住。由此可见自建房和危楼使用监管严重缺失,制度机制依旧不彰。
(2)中国式拆迁的背后
中国拆迁,让很多人一夜暴富。原本房屋自住,听说要拆迁后疯狂加盖,只要有顶有门有窗,就可以算作拆迁面积。拆迁人抱着侥幸心理,不顾质量进行房屋加盖。正如新闻中找不到钢筋,明显多为抢建。
放眼社会,随着城市的发展推进,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经济、物质、科技都突飞猛进,国人却要担心最基本的住行问题,“高楼价、低质量、楼脆脆、心危危”已经成了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
(3) 常常普及救灾抢险正能量,但却回避灾难预防
以往的不少事故中,有些地方官员都习惯大讲救灾抢险的正能量,但却回避灾难发生的本身。
导致我们现在面对各种灾难,常常是感动于人物,迷之于真相。
灾难就是灾难,是感动无法弥补的,若无反思,则感动毫无意义。
03
所以,温州房屋倒塌事件歌颂亲情的伟大、人性的光辉固然没错,但是不能忘了反思事件的根本:如何完善房屋质量保障机制!
事件背后,我们想看到的不是哪个官员被追责,哪个负责人受了处罚,我们更想看到的是这样的悲剧如何避免,而不是每次都去亡羊补牢。
不禁让笔者想到2014年4月4日浙江省宁波奉化市某小区的5层居民房发生倒塌,当时的场景和现在是多么的相似!回过头来看,它并没有给我们太多的警醒。
如果我们就这样一直沉浸于感动,依旧不加反思和警醒。我想这样的事,非但不会就此停止,而且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