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外面摸爬滚打N多年的人,返回乡里最接受不了的,也许就是父母“河南式的耿直”!
俗话说“远香近臭”,早早离家的我每次回到家里,家人都是嬉笑颜开、吃的喝的玩儿的用的、不用说都安排的妥妥当当的,回家就像是“做客”,自己也安心享受着孩子般的待遇,幸福之至!
今年回家开启了做家务模式,通过打扫卫生的方式,更多的与家连接,期待让爸妈轻松些。妈妈一边说“快放下吧,不用干了,歇一歇吧”,一边很开心的说“今年长大了,会回来干活了!” 这夸奖我也是醉了,好像我以前没干过活一样?!(好吧,事实如此~)
因为疫情仍没有结束,多少年了都没像今年一样,在家里面呆这么久的时间,在享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时候,突然发现包容的爸爸与阳光的妈妈竟然会有相互“嫌弃”、时不时就开怼的场景!
比如:爸爸说了多次要戒烟仍没有戒掉,妈妈担心爸爸的身体,每次听到爸爸咳嗽或者拿烟吸的时候,要不然忍不住的大声抱怨:“都咳成啥了还吸吸吸的!” 要不然就是跟我小声的唠叨:“说了多少次了,都不听,你都不会说说你爸爸!” 明明是担心,说出来却变成了指责和抱怨,说的人难受,听的人烦躁!
比如:妈妈做了什么事情不如爸爸意的时候,爸爸也会大声嚷嚷,但是妈妈回呛几句的时候,爸爸就会说:“不管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说完就甩手离开。就像有次爸爸做饭,很开心的喊我们吃饭。妈妈看了之后就开始切油条,在听到爸爸说“不用切油条了,面条已经下的很稠了,够吃” 的时候,妈妈直接怼了回去“你自己先捞了一大碗,怎么知道会够吃?盛完了就走吧!” 最后妈妈只捞了极少的面条和泡了整根的油条,还跟我们唠叨了一遍又一遍“每次爸爸吃饭的时候总是先自己盛”“洗碗的时候,有时候也只洗自己的一个碗”!
但是就在今天,因为我咨询结束的比较晚,将近八点钟,妈妈心疼的给我下了面条,还有荷包蛋。一家人边吃边看电视边聊天,妈妈坐在旁边的凳子上动了一下,塑料凳子突然“咔”的响了一声。
愣了一下,突然间大家就笑了起来,爸爸也说了一句:“看把凳子坐坏了吧?” 妈妈随口说道:“这说不定就是那个坏了的凳子呢!”爸爸又接了一句“反正是刚才听到响了!” 我也在旁边打趣说“对呀,终结者在这里喽!” 妈妈貌似恼怒的对爸爸说:“笑什么呢?赶紧出去叫她们两个回来吧!” 我一惊,还没来得及接话,爸爸竟然拉着唱腔说了个“是~” 然后就走了出去。
我打趣妈妈说:“爸爸还说“是”呢,这次满意了吧?” 妈妈竟然说:“说是,咋不说“嗨”呢!好吧,还嗨呢,是不是应该说“嗻,老佛爷!” 您才高兴呢!
从爸妈两个人互相打嘴仗,明明是关心、愣是说成了“嫌弃”,到相互打趣、开心幽默,作为孩子的我做了什么呢?
分享给大家,以供参考!
第一招:只处理情绪,不掺和事情!
不管是妈妈让转告爸爸、还是爸爸让转告妈妈,都先看到对面这个人的情绪,化解了情绪,自然就没有事情了。
始终记得:他们能创造一个问题,就能解决一个问题!也许这样的方式,就是他们熟悉的、独特的互动方式,其他的人也许无法解读呢?!
第二招:插科打混式!
尤其是在爸妈都在的场合,不管他们如何一本正经或火气冲天的开怼,我们都要保持一个轻松甚至“无赖”的状态。一句爸或者妈,都能让他们回到成人的状态;一句玩笑,也许就能破解当下的僵局,自然都会变得轻松快乐起来!
第三招:撒娇耍赖式!
当发现他们针对一件事情开始吵得不可开交时,直接问一句话:你想说什么?
说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这个事情就可以完结了。接下来就是:让爸妈帮着做事情,而且是“非他莫属”的事情,同时不停地感慨和称赞爸妈在做这件事情中所体现出来的品质,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第四招:植入信念式!
有一句话说:你想让对方成为怎样的人,就用对待这种人的方式去对待ta!
在与爸妈相处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这几天,我的个案咨询和微课比较多,仍会时不时地用明示、暗示的方式给爸妈植入新的信念,如:爸妈是如此的灵活,爸妈是如此的有力量,爸妈遇到事情的时候可以有很多种解决的方法……你们所拥有的这些好的品质,都是我所具备和传承的,也让我有更多的力量和支持去从事现在的工作!
而在这两天所发生的事情中,也可以明显地感受得到爸妈的那份敞开,以及用正向的语言清晰的表达自己内在的想法,这是多么美好的学习、成长与改变!
是的,不要总强调要爸妈学习与孩子相处的方法与智慧,有本事我们也多学习些与父母相处的方法与技能,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命、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为老爸老妈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