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于承欢)
厦门的冬天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寒假来临时我和同寝的朋友计划了一次短途旅行,当我徒步行走在公路上时,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闯上了高速,而我背包里的水瓶已经见底了,这时我才第一次对我即将到来的出国之旅产生一丝质疑,回望过去的二十年里,我沉默,没有主见,生活平静,整整二十年我都生活在难以想象的沉闷里,不是那种煎熬的沉闷,而是那种没有追求没有没有动力的沉闷,让我在足足二十年的青春岁月里,都像没有根的水生植物那样,兀自漂浮着。
毫无疑问我像大多数中国孩子一样,在出生的那一刻就被给予厚望,四五岁的时候和邻居家的妞妞比谁背的古诗多,六七岁的时候和学前班的孩子们比谁能在老师拿出香蕉时率先说出banana,上小学起开始比学习成绩,家长们见面永远没有别的话题,永远是你家孩子成绩怎么样啊云云。
记忆中的每个周末,我都会随着人流进入补课班,很少听课,就成天在破木桌上画花花草草,可惜我的绘画天赋实在不敢恭维,所以后来我就开始在桌子上刻日记,为了不做的那么明显我每次去都换一个位置坐,好在在我刻完所有的桌子之前,小学毕业了。
那些年我从没有一次旅程,也没有完完整整读过一本小说,没有学习过绘画,没有练习过舞蹈,所有的一切都被学习代替了,所以当那天我在街边杂志上看到美国纽约的图片时,毫不犹豫的买下它.于是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理想,凌晨两点趁着全家睡下的当口,悄悄打开房间里的台灯读完那本介绍美国的杂志,那时候家里没有网络,即便是互联网已经那样普遍的时候,家里人也拒绝了我的要求,我不知道在美国这个号称自由的国度里,是不是同样有像我一样的孩子,残缺的童年,无缘无故压在身上的期望,成绩低就证明你做错了事的疯狂逻辑,恶心的邻里间百年不变的话题,但字里行间我看得出是没有的。
转眼到了高中,死气沉沉的三年里没有一天让我觉得阳光明媚,诡异的是我最常幻想的不是如何在我梦想里的美国发展,而是我开始幻想如果我能有一个孩子,故事的背景是我是一个单亲妈妈,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和一个尚在襁褓的孩子,我想在他很小的时候我会教他唱各国的儿歌,带他去田野山间玩,教他认识各种各样的昆虫和植物,长大一点儿也许我会带他去周游世界,当然不是那种富豪版的坐着飞机的头等舱走遍世界,我更偏向于一个二手的房车,走走停停而茫茫无期的旅行,再大一点,等他到了年纪上初中高中,我会告诉他喜欢和爱的区别,尊重他的恋爱和选择,毕竟感情总是无缘无故被家长们冠以早或晚的头衔,我会带他去做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实验而不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导致见到实物都不认识。
我有过诸如此类的诸多的幻想,难以理解这些幻想竟然支撑我走完那些灰暗而难寻快乐的日子,更奇怪的是我还会经常打压这些念头,因为我又会觉得我不能把我想要的生活强加给我的孩子,我要让他自己选择生活.我心里笃定的知道我最后注定是要远走高飞的,尽管在众多的亲戚面前。我都是最安分注定待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但只有我知道,一旦我踏出这片天地,远离这里灰蒙蒙的天空,就不会再回来。
我的生活一直非常平静,每一天睁开眼睛心里面都抵触着不要清醒过来,我不知道这样的生活还要持续多久,每天逼迫自己起床,穿过灰蒙蒙天空下的公路,走进灰蒙蒙的学校,那些日子让我越来越清楚一件事,就是陈昊,是压抑生活中为数不多的带着活力而又有趣的人。
在身边的人疯狂的开始拍照写留言迎接高考的那些日子里,我仍然没有带手机,没有准备所谓的留言本,也鲜有跟别人合照,离开教室的前一天晚上,我看着前面陈昊空荡荡的桌堂和椅背整整一个晚自习,转过头看见林璐一脸平静的盯着我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