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总会感到自己特别情绪化。事后,连自己都觉得自己不可理喻,发火发的莫名其妙。好在我又自我认识,也懂得自我学习。虽然不能马上见效,也在逐步成长。
看到一段话说,“父母会根据自己的情绪,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和对其的重要性的认识,而在对待孩子的态度、管教方法对孩子忽冷忽热,忽高忽低,非常随意和情绪化。”比如父母对孩子前一秒还宝贝,心肝的喊着孩子,后一秒因为孩子成绩不好翻旧账。嗯,说来惭愧,我就属于这一类。
之前总是这样对待大宝,导致孩子现在分不清哪些是真话,哪些是开玩笑,哪些又会挑起我敏感的神经。对大宝,我是愧疚的,尽管我爱他,但我也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情绪化。比如,我父母对孩子的评价,比如老师对孩子的建议,都会让我情绪波动。我没有第一时间维护孩子,也没有第一时间想解决办法,而是第一时间将所有怒火发在孩子身上。后来老师和我说“孩子很聪明,但精神很紧绷,小小年级总是有精神压力的感觉。”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孩子才二年级,长此以往会让孩子精神崩溃,于是我开始改变自己。
第一次改变,就是这学期的期中考试,孩子没有将卷子写完,按照以往,我会劈头盖脸的指责他。这一次我没有,自己走出门,哭完,回来对孩子说,“没关系孩子,即使你答满,最后得0分,妈妈也爱你。只要将卷子答满就行,考多少没有关系。”之后的日子了,我努力放松自己,让自己和大宝心平气和的说话。作业也是不再是写一道题就发火,孩子写作业也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不能催,他自己会做好。就这样一直到期末考试,孩子说他紧张,以往我会说,放松没事,注意看题。这次我和他说“写满就行,其他不用管。”结果还不错,语文数学都写满了,语文提升了10分,数学提升了四十多分。
不断学习,让自己做一个精神松弛的父母,不要事无巨细的为孩子安排好,适当的放手,会发现孩子有意想不到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