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专注力对我们的重要影响,专注力的三种分类,及如何提升专注力的建议。
二. 主要结构
1、注意力和学习、工作及生活
注意力
- 注意力是人类大脑最基本的认知能力之一。是意识的一个门户,决定了那些信息能进入大脑,能够被保存,加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体系中。注意力是学习、工作的重要基础。
- 选择性注意力:有选择的、有目的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情上,同时忽略和屏蔽内外在的干扰 。主要有两类干扰:
- 来自感官信息的干扰。例如饥饿、困倦或者生病的时候。
- 来自内在情绪的干扰。例如失恋带来的沮丧、人际关系的困惑、或者工作压力带来的焦虑等。内在情绪的干扰,是对注意力破坏最大的,也是最难控制的干扰。不仅严重干扰个体的专注力,而且还侵蚀着人们的意志和心智。
戈尔曼(作者):世界上最吵闹的并不是周围人的喧哗,而是我们内心的窃窃私语
心流
- 当一个人把注意力长时间高度集中在眼前正在做的事情上时,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达到一种全然沉浸的忘我状态,这就是积极心理学所说的「心流」。心流是一种心理上的巅峰体验。
- 心流产生时,大脑的不同区域之间达到一种极强的协同工作状态。此时不仅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最高,而且人们体验到的幸福感也是最高的。
- 心流如何产生?
- 如果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真正感兴趣有热情的事情,同时工作带给你的挑战又和你的能力相匹配,就具备了体验心流的前提条件。
- 神经科学上和心流对立的是「神游」,神游才是大脑的缺省模式。神游将注意力从你眼前进行的事情上带走,影响了效率和绩效。但神游让人处于开放的意识状态下,更有利于产生创造性的想法。
- 最佳状态:极致的专注和开放的意识之间做到一种收放自如的平衡。该专注时,不要注意力涣散。长时高效的专注之后,要求会放松和休息大脑。
2、三种不同层面的专注
对自己的内向专注
我是怎么的一个人?
我的内心渴求是什么?
我的人生意义在哪里?
- 自我意识在对个人决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人深层次的价值感和意义感都源自于过往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在做人生决策的时候,这些注册在大脑深处的声音往往能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 对自己的内向专注,既包括觉察身体的体验和感受,又包括自我评价。由于客观评价自己很难,所以需要首先自我察觉和了解。戈尔曼博士建议:
- 尽量从信任并且尊敬的人那里寻求对自己坦率的反馈;
- 走出舒适区,结交直言不讳、以诚相待的朋友,防止在小圈子中产生的思维和认识的狭隘。
对周围人的外向专注
同理心:
- 认知同理心;
人们从他人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问题; - 情绪同理心;
人们切实体会到了别人的情绪和情感,并且在生理层面产生共鸣,例如和当事人一样的愤怒发抖等。 - 同理心关怀;
对更大的世界和系统的专注
认识到人的心智模式直接来解决复杂系统问题,只能间接的理解主宰现实生活的众多系统。对于个人来说,构建系统性思维的最好方法,就是搭建一个全面的认知体系,减少大脑的认知盲点。
3、提升专注力和个人技能的方法
- 个人技能提升的刻意练习中,专注投入是极其重要的。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有助于增加大脑旧有神经联结的强度,同时建构新的神经联结和回路。
- 积极情绪的力量
- 积极的情绪会扩大专注力的范围,让人注意和接纳更多的事情。除此之外,积极的情绪能够激发活力,使专注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灵活、心理弹性也更强。
- 消极情绪会使人的注意力变窄,让人往往关注那些不愉快的东西。
- 专注力的正念训练,有利于个体灵活的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抑制干扰因素的影响。
三. 我的感受
(由于没有看原著,只是从知乎大学的领读中了解了这本书,因此感受难免会有偏颇。)
- 在当前时间越来越珍贵的现实情况下,专注力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如何合理的分配,有效的利用,是我一直想解决的问题。本书对于认识和更好的利用专注力资源,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系统的阐述。书中关于三种专注力的分类及描述,扩充了我对专注力的认知。对于深入理解专注力有较大帮助。
- 对自我的内向专注中,更多的是向内找到来自内心的驱动力,发展出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几乎所有心理学的书籍都会说到这个结论:所有问题解决的开端都在于认识和接纳自己。
- 三种专注力的结构关系,领读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来。从个人到周围人再到复杂系统,看似有明显的层次关系,但我理解还没有完全说清楚三者之间的结构关系。例如:三者中谁最重要?各自解决的问题有无关联?在实际场景中如何应用?这些问题需要从原著中寻找答案。
- 关于心流的描述,还理解得不是很透彻。需要从原著或者扩充阅读其他书籍获得更多的心理表征。
- 对专注力的正念训练有兴趣,希望能够从扩充阅读中获得更多的认知。(来自网络:正念始于停止与观察,进而存在、理解和接纳,终于耐心、信任和放下)
四. 扩充阅读
- 《注意力曲线 》,对于注意力专区的描述,用另外一种方式理解注意力;
- 《专注力》,未读。
- 《心流》,未读。
- 待推荐正念训练相关的概念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