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乐观的孩子》作者是马丁·塞利格曼。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和作家,现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系教授,也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他发现了“习得性无助“现象,也就是当一个人或动物持续地经历失败或挫折,便会对一切感到无能为力,丧失信心,产生无助的心理状态。“习得性无助”会让人自我设限,丧失斗志,放弃所有努力,陷入绝望,抑郁,也容易引发心理和行为问题。
在《教出乐观的孩子》这本书里 马丁·塞利格曼用大量丰富的案例告诉为人父母的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品质。
我主要分享三点:
悲观从哪里来
父母教育的误区
如何教出乐观的孩子
1. 悲观的来源:
根据马丁·塞利格曼多年的调查研究,悲观来源于4个方面:
1)基因:据调查,大约25%的乐观与悲观的分数是遗传而来
2)父母的悲观
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是至关重要的。塞利格曼说:"孩子就像海绵,不但吸收你所讲的话,也吸收你讲话的方式。" 孩子们从父母那里不仅学习到你如何待人接物和你的解释风格,更将你的风格转变为他的。悲观的的父母造就了悲观的孩子。
3)从父母或老师那得来的悲观的批评方式让孩子在面临失败时害怕去尝试,造成他们的无助和消极。不正确的批评方式表现在两个方面:
a. 将失败归罪于个性和能力是十分悲观的,因为这些是永久性的,很难改变的。而批评努力,行为以及注意力等比较好,因为他们是暂时,可以改变的
比如:“你真懒,起床连被子都不叠。”批评孩子懒惰。而不是批评他不够努力。那么孩子相信他是懒惰的,也相信失败是永久性不可改变的 。
b.父母老师有时只是泛泛的批评,不够准确,这种批评方式会将错误归因于普遍因素,永久的因素
比如:每次带你出来,你都很捣乱,弄得大家不高兴。每次表明了永久性。
4)无掌控感和无助感的经历
比如:父母期望值太高,总是让孩子超越年龄和能力的事,让孩子备受打击,感到无助,无法获得掌控和成就感,以至于对任何事都无法抱有热情和希望。
2. 父母的教育误区
现在学校和社会提倡提倡提升孩子的自尊,很多父母为提升孩子的自尊和令他愉快,往往帮助孩子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附加在他身上,直接提升孩子的自信,做毫无诚意的夸奖和恭维,这些做法并不会让孩子掌控自己的行为,具有成就感,反而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1)什么是自尊。
现代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尊=成功+自我期望。也就是我们得到越多的成功,并且期望值越低,自尊就会越高。自尊包含两方面:
· 表现满意:相信自己有思考能力和应对日常基本挑战的能力。也就是是指做一件事的时候,注重自己实际行动表现成果。比如通过掌控挑战,克服了挫折,工作取得成功等获得自尊和愉悦感,一旦有了自尊,会带来更大的动力而获取更多的成功;
· 感觉满意:相信自己有权利高兴、追求欲望与需求并享受努力所获得的成果。是一种感觉状态。
2)表现满意和感觉满意的关系:
我们不能鼓励孩子盲目的“感觉满意”,而是要教导他们“表现满意”的方法。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六岁的伊恩是个小男孩,但是他已经形成了一套悲观的理论。他跟姐姐玩搭积木,并竭力模仿姐姐,但他却无法像姐姐那样搭成火箭,因为姐姐的动作太快了,伊恩赶不上她。于是越来越焦躁不安。每一次将积木推倒重新开始游戏,他就很生气。后来他把积木扔向姐姐。伊恩的父亲看到了,就来安慰他,
父亲:伊恩,你做的真好,我觉得你做的火箭太棒了。
伊恩:才不能,瑞秋做的才棒,我做的很差,甚至没有办法使得机翼稳固,我是个笨蛋,从来就没有做对过一件事情。
父亲:我喜欢你做的东西,我觉得你是最好的火箭制造家。
伊恩:那为什么瑞秋做的更大,翅膀更长,而且不会像我的一样机翼老是掉下来?我不能做这个,我不能做成任何事情,我最讨厌搭积木。
父亲:这不是真的,伊恩。只要你拿定主意,什么事都能做成,来,把积木给我,让我帮你做,我会帮你做一个能飞到月球火星木星的火箭,它会是世界上最快的火箭,而且它是属于你的。
伊恩:好吧,帮我做一个,我做的从来不会成功。
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夸伊恩做得好,是最优秀的火箭制造家。但是伊恩还是很沮丧,说姐姐什么都比他强,他做的火箭翅膀老是掉下来,他讨厌搭积木,他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伊恩的父亲安慰伊恩说只要他拿定主意,什么事都能做。因为不愿意看到伊恩难过,然后亲自帮助伊恩做了一个很漂亮的火箭。
我们可以看到,父亲为了让他伊恩感觉满意,让他对自己有信心,就直接帮忙个他做了一个帮助他成功,试图将自尊直接附加到孩子身上。但这个做法是错误的,实际上,这会起反作用。有以下3个原因:
1) 父亲说的每一件事几乎都不是真的。伊恩也知道,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法赶上姐姐。父亲应该说实话,他可以向伊恩解释,当伊恩像姐姐那样长到9岁的时候,他做的东西就会更结实。他还可以向伊恩解释,当姐姐6岁的时候,做的东西跟伊恩是一样的。
2) 为了让伊恩高兴,父亲直接替伊恩做了个他自己做不到的东西。父亲传递出来的信息是,当事情发展到不符合自己希望的时候,你就得放弃让别人来解救你。这实际上反而是在教伊恩无助。失败本身不可怕,让孩子习惯性无助才可怕。
3) 父亲没有向伊恩解释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反证,这是最大的错误。因为伊恩认为自己“是个笨蛋“,”来不会成功“,”从来没有作对过一件事“。这些悲观的想法在父母帮他做好火箭后没有任何改变,反而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成为今后遇到挫折就放弃,退缩,抱怨的一种理由,从而引发更多的挫折,让悲观一直持续下去。
所以,仅仅让孩子感觉满意,心情好,而不能表现满意,依然无法让他获得自尊 。也就是说,当一个小孩没有获得掌控能力的时候,将自尊和信心直接加在他身上,反而会降低他的自尊。只有在孩子遭受挫折时,鼓励他坚持不懈,教他如何掌控挑战,克服困难,直到获得成功,让他改变对失败的看法,让自己表现满意,才能获得自尊和愉悦感。所以,家长需要的不是鼓励孩子感觉满意,而应该教他们表现满意的方法,使孩子从无助脱离处来,获得掌控的能力,才能让他们从悲观变成乐观。
3. 如何教出乐观的孩子
1) 身教言传:自己学习乐观认知技能,具有乐观的心态。
孩子的乐观一部分是从父母和老师身上学来的。所以自己首先要积极乐观,学习乐观的认知技能,运用到生活中,成为孩子的榜样,并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将这些技能传授给他们。
a. 捕捉思维
就是我们教孩子在难过或面对一件事的时候,学会捕捉到从脑海中闪现的各种各样的想法,这些想法不易觉察,但却会影响自己的情绪。
b.对自动思维进行评估
自动思维是遇到事情或挫折时第一个跳入我们脑海中的想法,如果孩子的"自动思维"常常是消极的,则孩子容易陷入悲观状态。父母要跟孩子对这些想法进行评估,帮助他们认识到其不合理性,从而排除这些消极想法。
c.对坏事情找出"更正确的解释"
我们引导孩子对他认为的的坏事情进行分析,找出"更正确的解释"和积极因子,而不是归因于自己或用永久性和普遍性因素,从而我们可以改善心情,调整心态。
d.化解灾难型的思维
灾难型思维"指的是把一切都看作一场灾难,或者基于最小的征兆做出最糟糕的假设。这样的想法很容易阻碍我们前进,让自己掉进消极的陷阱。因此父母要引导孩子通过前面的对自己的处境的解释,评估一下最坏结果的可能性,并对这些想法进行化解,转而将焦点放在寻找积极因素,以及怎样处理问题和今后如何改善
2) 教孩子捕捉自动思维
孩子并不能像大人那样能够理解“自动思维“。为了让孩子掌握这些乐观的技能,书中利用侦探福尔摩斯和糊尔摩斯的故事来介绍这个概念。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10岁的小女孩,每天骑着红色脚踏车上学。有一天放学,她发现自己的脚踏车不见了。戴大帽子的糊尔摩斯,主动来帮忙。他仅凭他脑子里想到的第一个名字,就判定是丹尼。这时,真正大福尔摩斯出现了,他列出一张嫌疑犯的名单,然后寻线索和证据。晚上,福尔摩斯查出了真正的小偷。他指出丹尼因逃课,肯定不在现场,史蒂夫放学后他直接去了游戏厅,也不可能是他,最后通过停车地发现的发带,找到贝蒂,她正骑着偷来的脚踏车,吓唬比她小的小孩呢。小女孩找到小偷,很开心,觉得福尔摩斯很了不起,比糊尔摩斯聪明好几倍。
讲完这个故事后,问问孩子,如果自己的脚踏车被偷了的话,是愿意请哪个侦探来帮忙呢?要孩子描述,为什么福尔摩斯之所以能够成功破案。我们也要让孩子明白,当坏事发生时,我们时常相信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想法,是否正确呢?会不会冤枉别人呢?这种情况下,那么我们需要反驳一下。比如孩子上网课,网络联结不好,掉线了, 但如果老师却认为他在玩游戏,是不是冤枉了他,需要立马跳出来反驳呢?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动思维以及为什么反驳。
3)帮助孩子建立掌控感
掌控行为是乐观心态的关键因素,而获得对自己行为的掌控感的方法需要父母从小教给孩子,尤其对学龄前的儿童特别有效。
什么是掌控行为呢?即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比如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学习说话,走路、穿衣,等技能,通过这些技能,孩子获得了对各种事情的控制力。而学龄前儿童是掌控行为是形成乐观心态的大熔炉。在父母的协助下,让孩子改变失败中的错误的思维习惯,获得掌控感,养成面对挑战不退缩以及克服困难的习惯。一旦孩子进入学校,就可以使他从掌控行为转移到各种思想上,那么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就会形成如何转败为胜的一套理论,这些理论就是他们是悲观还是乐观的基础。
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多次成功可能会使孩子习得乐观。你应该尽力帮助孩子,在成功之后继续成功.正确的教导可支持并维持孩子的乐观,同时较积极的重要经历也会使其乐观更稳固”
4) 让孩子学会乐观的解释风格
首先,我们看一下什么是解释风格。
塞利格曼看来,能否形成乐观的积极思维的关键,是解释风格。
一件事情的发生,乐观的人总是看到好的一面,悲观的人看到不好的一面。但个人的情绪和感受并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自己的认知和信念对这件事情过滤后形成的特定的看法和解释。我们对原因的习惯性看法,也就形成了个人特有的“解释风格”。解释风格从童年开始发展,如果未经干预,就会持续一辈子。
其次,当孩子解释为何某一件好事或坏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有三个重要维度需要考虑:永久性、普遍性与个人化
永久性:坏事发生的起因会永久存在;与之相对的是暂时性,也就是坏事起因是可改变或暂时的。
永久性暂时性
例如:我妈妈是和世界是脾气最坏的妈妈我的妈妈因为我没有写作业发脾气
普遍性:坏事会对其他事情带来影响,对应的是特殊性即将坏事归因于特定的原因。
普遍性特殊性
例如: Tom说“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踢球很差
个人化:指内部归因。有了坏事总是自责,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与之相反的就是事情归因于外部原因。
内部归因外部归因
比如:爸爸妈妈因为孩子教育问题发生争论,我又错了,老是使他们吵架史蒂芬告诉我今天不需要交作业
所以,悲观的孩子以永久性、普遍性和个人化的原因解释坏事,他们相信挫折或失败是不可改变的,并且会影响到他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相信造成挫折的唯一原因是自己。对失败的悲观解释会使孩子害怕去尝试,造成习得性无助。而乐观的孩子相信失败只是暂时的,只会影响生活的特定方面,而且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环境的、他人的,而非自己。乐观的解释让孩子更容易将失败视为挑战。
5) 教孩子用ABCDE法则化解悲观情绪,以积极乐观心态,应对生活和学习挑战,发展掌控能力,达成目标以及超越自我的能力。
ABCDE 是5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
A: Adversity: 不好的事情
B: Belief:不幸事件的看法和解释,
C:Consequences: 不愉快事情的之后的感受和行为
D: Disputation:对自己想法的反驳
E: Energization:反驳所带来的精神和行为的结激发是在反驳的基础上,学会化解灾难
ABCDE法则 就是让孩子通过记录和了解自己对不好的事的看法,捕捉自动思维,意识到自己这样想的后果,然后反驳自己的消极看法,自己跟自己辩护,找到有力证据驳倒自己,然后用激发鼓励自己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学习一下小学生罗素的故事。罗素想跟同学们周末一起去海边露营,由布莱恩的爸爸开车带他们去,而且要在海边住一晚。但当罗素跟妈妈提起这件事的时候,妈妈不同意。因为布莱恩的爸爸开车比较莽撞,而且海边没有电话,她怕出现什么状况联系不到罗素。这使罗素非常生气,他想:“我真恨她!她像女巫一样,总是这样对我,从来都不让我开心去玩,她让我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
故事讲到这里,可以停下来一会,问问孩子,如果他是罗素,会有什么想法呢?是更像糊尔摩斯呢?还是像福尔摩斯呢?福尔摩斯是不会因为脑子里的第一个念头,就使自己生气呢?他烘干不会,他会去寻找证据。
接下来,再接着把故事讲完,看看故事中的罗素是如何找证据的呢?罗素想,妈妈是不是真的从来没有让自己开心去玩呢?并不是,因为上星期她还让我去大冒险游乐场,而且她也让我一个人去看电影。还有,她通常都让我请朋友来家里一起玩电动游戏,我想她的确有让我玩一些有趣的活动。
接着,看看妈妈不让自己去露营的理由,对不对呢?罗素回忆起来,布莱恩的爸爸的确有不良的开车记录,而且海边没有电话联系的确不方便,去年自己在踢球的时候扭到脚,就没有及时打电话到家里,害得妈妈很晚才知道。好了,想到这里,罗素觉得妈妈的分析是对的,不是故意不想让自己去。虽然他还是很失望,但是他不恨妈妈了,这让他的心情好了很多。最后,罗素提议,让爸爸妈妈带自己去海边玩,并且邀请几个好朋友一起去,这次妈妈同意了。
我们总结一下前面讲得内容:
我们首先了解了形成悲观的4个原因;基因,父母悲观。父母或老师那得来的悲观解释风格批评方式,无掌控感和无助感的经历。
接着,我们讲述了现代学校和社会对孩子自尊的提升,导致有些父母直接将自尊和自信附加在孩子身上,做毫无诚意的夸奖和恭维,这些做法反而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最后我们学习了教出乐观孩子的方法
首先父母要学校积极乐观的认知技能,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第二,教孩子学会捕捉自动思维,并对闪现在脑海的第一个想法予以反驳
第三:教孩子学会乐观的解释风格,遇到的坏事不要找永久性的的,普遍性的,归因于自己个性和能力的原因。
第四;从小帮助孩子克服困难的方法,发展掌控能力。
最后:运用ABCDE法则化解悲观情绪,以积极乐观心态,应对生活和学习挑战,发展掌控能力,超越自我的能力。
马丁.塞利格曼曾说过:“乐观的人能在逆境中更好地成长,也更容易走上一天绝妙无比的成功之路。“ 愿群里的父母都能教出积极乐观的孩子,培养他们勇于突破,绝处逢生的技能,逆风而行,向阳而生,拥有灿烂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