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儿问:教育的本质是“育人”,知识仅是做人所必需的一种手段。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把“知识”放在“做人”的前面,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王阳明是大教育家,伯父能不能讲讲他的教育思想?
伯父答:王阳明提出了以“致良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仍具借鉴意义,具体表现在:一是做人的标准,二是教育的方法。
在做人标准方面,王阳明要求大家“致良知”。他说:“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若云专求见闻之末,则是失却头脑,而已落于第二义矣。”他还提出立言宗旨“诚意”,即知识要学,前提是意念要正确,动机要纯正。若意念正确,知行合一就是言行一致,不说假话,不做害人之事。这些思想,与现代人所讲的独立人格、自我意识、自由意志、平等待人等理念基本一致。
在教育方法上,王阳明突出强调,教育要遵循人性发展的自然规律。从《传习录》中摘录几段:
“一般而言,少年儿童的性情是爱嬉戏玩耍而讨厌约束,犹如草木刚萌芽,让他舒畅地生长就能迅速发育,以致枝繁叶茂;若对其催残压抑,它们只会衰弱枯竭。
“那些教育儿童的人,每天只是督促学生句读和课业练习,要求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而不知道以礼仪来诱导他们;只希望学生聪明灵巧,却不知以善来培养他们;把犯错的学生当囚徒看待,只知道鞭打绳捆。如此,少年儿童就把学校当成监狱,而不肯上学;把老师看成仇人,而不想看到。于是,他们就借机逃学,以便嬉戏耍闹,撒谎捣蛋;以便能肆意顽皮,逐步趋向轻薄下流。如此,就在无意中驱使他们作恶,但又希望他们为善,二者只会抵触,岂能行得通?
“练习礼仪,必须做到静心、严肃。老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礼仪细节,审查学生的容貌举止,不容疏忽,不容懒惰,不容自满,不容羞怯,不容随意,不容粗野。做到从容不迫,但不迂腐迟缓;修行谨慎,但不拘束紧张。时间一长,礼貌自能纯熟,德性自能坚定。
“老师讲授功课不在数量多少,贵在精熟与否。依据学生资质,能认识两百字的,只叫他一百字。让学生的精神力量常有富足,那么,他们就不会因为辛苦而讨厌学习,相反会因有自我收获而愿意学习。通读时,一定要让学生专心致志,口读心想,一字一句,反复玩味;音节要抑扬顿挫,思想要宽广虚静。久而久之,学生自会礼貌待人,智慧与日俱增。
“学校里所做的事,只是为了成就德行。人的才能各异,有的擅长礼乐,有的擅长政教,有的擅长治理水土和种植,这就需要依据他们所成就的德行,在学校中进一步培养各自的才能……”
显见,王阳明的教育思想与现代心理学的看法是相符的。他的这些话,简直就像在针砭现在的一些教育现象一样。王阳明致力于教育事业,主要形式是办书院,通过书院讲授“致良知”。许多人仰慕阳明心学,纷纷拜王阳明为师,做他的门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