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超越的,是自己啊

理由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

1. 前言

过去的这些年里,不止一次被质疑和打击过:

  1. “凭什么你认为自己比别人强”
  2. “那成功的几率多小,凭什么你认为你能成功”
  3. ......

虽说已经久经打击不再将这些话往心里去,但还是有必要将自己已经自圆其说的思路从大脑里摘选出来,为这本就容量不足的脑体积减轻点压力,腾出空间来思考那些还没想明白的问题。

2. 自圆其说的思路

2.1 从未想过成为第一

很早我就放弃了成为第一的念头。这个世界上比我智商高,条件好的多了去了。我何德何能成为No 1?

我要争的只是比现在的自己好:

  1. 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好,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好。
  2. 此刻的自己比上一个小时的自己知道地多一些,下一个小时的自己比此刻的自己知道得多一些。
  3. 然后保持这个节奏,一直走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一直以来我的目标都只是比当下的自己强一些,所谓的"超过别人"只是这个过程中的副产品而已。

2.2 所谓“我一定会成功”,更多的只是一段话的精简

所谓“我一定会成功”,更多的只是一段话的简练罢了。

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为了实现"比当下的自己强一些",在无意中种下了不少种子,然后碰巧到了某一天,某颗种子发芽结果了。

我也许早已将其遗忘,甚至压根没有意识到自己曾经种下过这颗种子。

即使最终所有的种子都没发芽结果,我最初所求的"比当下的自己强一些"目标应该已经实现了,而这已经满足了我对于"成功"的定义。

2.3 潜心一技,做到极致

确实有很多人做到了多面手,但我做不到,我只能潜心一技,练到极致。

所以我刻意避开了其他的事情,所以我有个观点“过去这些年我几乎是献祭了其他的所有才走到现在的”。

所以"为什么我会成功",也许只是因为我在这个方向上,将原本应该放在其他方面的时间和精力都砸进去了吧。

2.4 手段和目的

所谓“我肯定能够成功”,“我一定会成为No 1的”等等这些口号只是让自己别停下的手段之一。

包括我会权衡每一件做的事情除了给他人带来好处的同时,给自己又会带来哪些好处的“势利”行为,也只是手段之一。

圣人赶路也需要一盏灯。如果经验尚浅,将自己作为目标,会陷入迷茫,陷入感觉努力了很久,改进也不少,怎么没有啥外界的正反馈呢?

对于初学者,你需要一座灯塔和北极星 —— 望向自己努力是脚踏实地,而设立成为No 1的目标/要超越XX则是抬头看天

2.5 我知道你很快会放弃

在诸多质疑和打击中,另外一个频繁出现的说法就是"别人也投入了很多时间,凭什么你能够胜出?"。

这个质疑的答案依然是"我的目标是比当下的自己强一些“:

  1. 因为这个目标,我时刻都在审视我自身的行为和思想,以便找到下次改良的方向和着力点。
  2. 因为这个目标,我要不断补充外界的相关知识 —— 既有前辈留下的经典教导,又有行业内的最新实践。
  3. 然后,我会将以上两类行为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 —— 上班要想、下班要想、饭前要想、饭后要想、睡前要想、醒来也要想。而这于我而言,已经度过初始需要刻意练习的阶段,转变为了一种习惯。

你觉得这样很简单? 那恭喜你,你会有一个非常光明的前途。
你觉得这样很难?那也恭喜你,你已经发现了迈向成功的道路。成功的稀少说明有些事情很难做到,而上面这两类行为也很难做到,而这两类行为用人类最朴素的价值观判断有百利而无一害。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现在你已经完成了第一步。

世上安得两全法

2.6 创造机会,死死抓住机会

诸多质疑中的另外一个常见说法就是"现在机会都难得,凭什么落在你头上?"

我从来没有奢望过机会会自己落在我头上,我对自己的运气有着清晰的认识 —— 几十年的人生中买彩票没中过、走了这几十年的路捡到钱的次数一只手数得过来、遇到倒霉事情的回忆倒是比比皆是等等。

我所坚定的,也只是前两年从《走出软件作坊》作者那里学来的:

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2.7 动力已经是自内部产生

最后,也应该是最重要的一条: 我已经度过了那段需要外界认可才能坚定信念的阶段了。

当然有认可我依然很开心,只是充其量算是调味剂了。

年十五打只兔子 —— 有你过年,没有你也过年。

3. 相关

  1. 所谓"大器晚成"
  2. 对世界的一些理解
  3. 我的人生座右铭
  4. 觉察正反馈
  5. 职业生涯是自己的
  6. 积累必须刻意
  7. 人生就是一场"积累"的修行
  8. 迎接那道坎 - 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9. 给十年前自己的一封信
  10. 十年之约
  11. 用心是最好的品质
  12. 醒悟要趁早
  13. 财富属于知识
  14. 成功学?
  15. 《走出软件作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