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骤风太喧嚣,不妨一品传统佳肴。
梨园戏,是福建泉州传统文化之一。唱腔悠扬跌宕,情节娓娓动人,演技细腻生动,服饰精致暗示身份。使用方言闽南语,又为它添上独特的地方魅力。在此生活十余年,昨天才去体会戏剧文化的迷人魅力。
男主角苏秦,“悬梁刺股”典故中刺股的主人公,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故事很精彩,颇有网络种马文的风格:
屌丝设定——苏秦立志考取功名,却屡试不第,受尽一家人冷嘲热讽;
恩人设定——苏秦幸得三叔三婶收留,得以继续读书;
伴侣设定——妻子默默陪伴,在苏秦落荒而去之时彻夜寻找;
逆袭设定——数年后,苏秦官至丞相,统领六国兵马,衣锦还乡;
打脸设定——苏秦故意先着褴褛回家,听过大家嘲讽奚落,再突然唤来侍从摆明身份。
这样的设定,虽情节了然于胸,但还是止不住认真观赏,一方面是表演的精彩,另一方面打脸的“爽感”也让我直呼过瘾。
不同的是,男主并非自带光环一路开挂,刺股苦读、逆流勇进是他成功的基石。不过,在戏中,反而大量篇幅表现了他与夫人的感情戏。
接近三出的感情戏似乎在揭露,苏秦,实乃渣男!
落榜归来,妻子周氏被亲戚拦住,未出来接待,而他被亲戚一阵奚落,便把怨气转移到周氏“未下机”上;
苏秦夜里赌气出走,周氏持灯苦苦寻觅,终于打探到他被三叔收留。敲门,不理;呼唤,不理。三叔来开了门,叮嘱周氏“说着好话”,于是周氏便对苏秦温言安慰,甚至屡次行礼,苏秦也置若罔闻。周氏又换了说辞,劝他也可回家经商;苏秦更觉得话不投机。
后来,苏秦还是将周氏斥走。半夜三更,让柔弱的妻子又一个人走夜路回去,可是极不留情了。
第三出“拦路”中,苏秦再度出游,唯有周氏不顾闺阁礼仪、抛头露面远道来送别。这次,苏秦竟提出要休她!甚至生硬扯了三桩周氏“不孝,不忠”的罪行增加底气,又被周氏一一反驳,苏秦更是气恼。周氏以死相逼,他才又慌了神。
好冷战、记仇、不听解释、爱面子、不体贴、乱扣帽子,重度直男癌患者苏秦,是封建时期男尊女卑时代的典型代表。
在第八出中,他荣耀归来,却当众拒认周氏、称周氏“不贤”,使周氏情绪崩溃、诉说这几年委屈。苏秦解释是为了让周氏真实吐露心声,虽然方式有点偏激,或许也算是对妻子的关怀,是“渣男”的进步吧。
而周氏,则是那个时代妇女的典范,也是最“惨”的角色。婆婆打骂,丈夫嫌弃,嫂嫂欺凌;苏秦尚有三叔支持,支撑周氏的,又是什么呢?
是对丈夫荣耀回归、自己当上“官夫人”的渴望么?婆婆曾数次骂她“就会唆苏秦读书,一心想做夫人”,这可是大大冤枉了她。纵然心存幻想,她却底气不足。在第三出中,她也曾劝苏秦弃仕从商;在丈夫“假不第”时,她的失望也溢于言表。她心中的,最多有过朦胧的憧憬罢了。
是对家庭生活的眷恋么?论爱情,丈夫远游不知所踪,她独守空闺数年;论亲情,婆婆对她动辄毒打;论生存,家里常是“无柴无米”。可以想象,她的日子过的多么难。
我认为,留给她的不过是对生活的麻木罢了。古代文学记载中,时常有丈夫远出、妻子“守活寡”的描写;面对恶婆婆、恶嫂嫂,奋起反抗的女子稀有到可被记入典籍。可悲的古代女子,已对这种生活麻木不仁;两次试图寻死,也不过是偶然性的爆发。
周氏的确称不上是苏秦的“灵魂伴侣”。她是愚钝的。她没有文化,丈夫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她竟将书简翻来覆去地寻找碎金碎银,大失所望。她能给的,只是一种近似愚忠的陪伴,由一纸婚誓所束缚。但是,作为封建时代女人的浓缩写照,剧本也表现出她自己鲜明可爱的性格,这便是难能可贵的。
结局皆大欢喜。苏秦入仕,周氏封号,一家人开心。虽说苏秦的言行在现代看来“渣男”实锤,但也是时代所致。梁山伯、许仙这样浪漫专一深情的,并不能代表书生群体。
噫!周氏运气也还行,苏秦渣归渣,直归直,好歹上进努力、成功了。那个时代的大多数,悲戚已是无处说。
如此动人的故事,由梨园戏这种风味十足的形式展现,人物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戏曲文化博大精深,令人回味无穷!
在观看现代特效大片之余,你我若能捧一杯香茗,约一家戏馆,在婉转的唱腔中体会别致的趣味,岂不美哉!
戏曲文化渐渐少人问津的今天,我虔诚地祝愿,旅游,不只是打卡“网红景点”“特色美食”。深层的文化底蕴,恰待君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