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从老家返程,寻了个小店简单吃了晚饭,因为时间还早,被郑先生拉着去看了场电影。
《我的姐姐》这名字乍一听就没有观影的欲望,主要是我没有提前了解剧情。据郑先生介绍说,这是一部剧情片,他需要我陪他一起看,因为会涉及到剧情讨论,刚好我也正好是家里的姐姐。于是,答应他一同观影。
影片剧情贴近生活,整部影片围绕一场车祸后,弟弟的抚养问题展开。父母在车祸中双亡,姐姐安然已经成年,父母唯一的遗产——学区房也落在姐姐的名下,于是,所有的亲戚都认为安然应该负担起抚养弟弟的义务。
一心想摆脱命运的安然怎会听之任之,原本弟弟的出生就没有经过她的同意,为此她还逃离了家庭,他们姐弟连面都没碰过几次,更别提有什么感情基础了。为了不让弟弟打扰自己的生活,安然试图在地铁站把弟弟丢掉,也试图帮弟弟寻找领养家庭,甚至把弟弟送给舅舅当儿子。
但每次她都狠不下心,因为姐弟俩在短暂的相处中建立了情感链接,弟弟虽然调皮捣蛋,但也聪明懂事。
影片的尾声非常感人,弟弟不想成为姐姐的负担,为了让姐姐安心,他主动联系领养家庭,故意和姐姐闹别扭,然后决离。
故事的结局也在意料之中,姐姐如愿考上了北京高校的研究生,临走前卖了学区房,把属于弟弟的那份钱送给弟弟,顺便道别。
领养家庭要求安然签订协议,保证以后姐弟不再见面,至此,安然终于绷不住了,她放下笔,邀上弟弟一同逃了出去。
虽然未来遥不可期,但只要我们心手相连,互为依靠,一切都会过去的。
影片中还有一处感人至深的戏份,安然的姑妈,也是她父亲的亲姐姐(自始至终就是一个牺牲者),从小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长大,她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成就了安然的爸爸。
姑妈在跟安然的聊天中,娓娓道出了自己曾经遭遇的不公:(仅凭记忆描述,内容可能有出入)
小时候,睡到半夜被蚊子咬醒,发现奶奶在给弟弟切西瓜吃,还叮嘱弟弟吃快点,别让姐姐发现。
上学时,她想学俄语,弟弟要上中专,奶奶说,我只有一个孙子,倾家荡产也要把他供出来。
工作时,想去俄罗斯做生意,刚到那边,家里来电话说,弟弟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让她回去帮忙带孩子。结果生意没做成,俄罗斯套娃倒是带回去几套。
明明自己家里的事情都操不完心,还要照顾弟弟家的事情,用她自己的话说:没办法,谁让我是姐姐。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女性的地位真的太微不足道。
母亲就是那个重男轻女时代下的产物,从小就为生活所迫,承担起两个弟弟的监护权。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家都觉得这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所以,从来不会有反抗的声音。
父母结婚后,因为爷爷奶奶重男轻女,母亲相继生了三个女儿,才迎来了一个儿子。
所以说,我也是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长大的,幸运的是,我是家里的长女,大家对我都还不错,没有因为我的女性身份被轻视。(计划生育的大环境下,两个妹妹就没有我幸运了,出生后不久就寄养出去了)
父母在养育我们姐弟的过程中,也特别关注到我的心理成长,从生活到学习,从来没有过区别对待。
感谢我的父母亲,给了我一个完整美好的童年。
虽然我现在只有一个孩子,但如果以后我改变主意,想要两个孩子了,我也会让自己的爱雨露均沾,甚至会更多地照顾大宝的情绪,让她学着把我对她的爱,传递给二宝。
20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