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分,外面蝉鸣清亮,姑姑想把酝酿了很久的、沉浸的思绪写下来。
首先,我们聊聊大学,读大学到底读什么。大学二字包含了我们诸多的憧憬遐想,可姑姑回想总结起来,大学四年里充满的是迷茫,一下子拥有了很多自由,却茫然不知脚该往哪个方向迈步,有课的时候去往教室,无课的时候呢?university,好厉害,可是它有可怕的一面,初入大学时,学长学姐见面会说:“university有一个谐音句-由你玩四年”。这句话一直警醒我,指引脚往对的方向走。步步为营,并不简单指精于谋算,也可以代入我们人生的规划,一步步环环相扣,朝着目标按照计划坚定不移地去落实执行。大学四年不是学业的终点,恰恰是像成年人一样开始自己人生规划的起点。大学期间,你可以思考但不要焦虑,可以迷茫但不能放弃,可以玩耍但有限制,远离那些负能量,无限大地去接近正能量。无论在哪里,都保持心中有爱、眼里有光。
很多毕业之后的大学生说,读大学没用,读的专业跟实际工作是两回事,姑姑觉得他们说的是事实的一部分,但并不完整,也不完全正确。读大学读什么?大学里教的是系统知识,而我们要从这些书本知识、四年的课程框架里去总结和汲取的是知识结构、思维逻辑,读大学,学的是我们要怎么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有一话说的就是这个理,这句话就是“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要把学习从“应试”转变为“应世”,应对世界和自己的问题。聊到这里,你再想想毛概里讲的“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是不是觉得,咦,读书果然有用!人家早已经总结提炼好了方法论,就等着我们去实践运用呢。教育提前给我们灌输的思想,会在我们拥有了阅历之后,在某一瞬间,让我们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读书是一件很有魅力的事情。现在,有了董宇辉,读书的魅力一下子具象化了。卖大米双语直播、文化名人访谈现场直播、小作文出口成章,他到底是读了多少书才有了现在这样的口才。哈哈,惊叹于别人的成就,也感慨一下文科生的作用是让生活更有魅力。
同时,读书,是一个有效解决迷茫的路径。如果你真的遇到了迷茫,不知时间如何分配,姑姑有个小建议,在迷茫的时候,与其抬头看天,空想,不如低头看书,钻研。大丈夫的人生志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学四年,给了你很多时间去完成读万卷书。
姑姑推荐的书,简单地分为3类:
第一类:思想类,这些书里已经替我们探讨研究了人与世界、人与社会的根本性问题,帮我我们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人生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就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了正确方向之后,我们再学习方法论,用于举一反三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是道和术的关系。姑姑选了《毛泽东选集》、《底层逻辑:看清世界的底牌》、《知行合一:王阳明》,为什么推荐王阳明,就是想借这本书告诉你,要勇敢去接受挑战,不要等到研究透了全部会了才敢去接任务,我们可以边打仗边总结,不管你是否全部理解“知行合一”,但至少遇到问题不要慌的态度,才是更重要的。
第二类:兴趣类,文科生嘛不来个学富五车、上懂天文地理,都对不起文科的头衔。姑姑推荐的是《透过地理看历史》,这本书读起来有一种翻开了历史画卷,又找到了很多规律的感觉。既有时间的长度,也有地理的跨度,了解地理才能真正读透历史。去看看,大意失荆州的荆州到底是哪里。
第三类:小说类,姑姑读了好几本很有趣的小说,尤其推荐《额尔古纳河右岸》,即便我们从未踏足过那片未知的土地,即便我们从未经过那段年华,还是从书里看到了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种亘古精神。这本书读起来不累,很短,可以很快看完,也可以翻很多遍。时间久了,我们会忘记故事里的人、故事里的事,不过,读书时的那种愉悦心情,书里充斥的自强、奋斗、勇敢、舍我、与人为善等思想精神,我们永不会忘。
大概整理了一下书单:
1《毛泽东选集》
2《知行合一:王阳明》
3《底层逻辑:看清世界的底牌》
4《透过地理看历史》
5《额尔古纳河右岸》
6《百年孤独》
7《长安的荔枝》
8《法律的悖论》
姑姑说了这么多,倒不是要求你有多优秀多成功,恰是仅希望,回首往事时,对于大学,你是没有虚度光阴的遗憾,更是读书明志,让生活充盈知识光辉,懂一点道理,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