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公交地铁飞机终于踏上了这片魂牵梦绕的土地——七彩云南。第一天的行程很平淡,从香江酒店出发至九江风景名胜区,合同上一堆华丽的词藻来修饰这个景区,但事实胜于雄辩,景色一般般,但真正的旅行并不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这种打卡式的旅游,而是真正的意义,只有在你开始关注内心体会时,才会慢慢浮现。
第一趴:这次溶洞没有给我很多惊喜,因为之前有和舍友帆去过张家界的黄龙洞,基本上溶洞都是大同小异,空中索道也是和天门山那个基本类似,但物是人非,免不的又得一番感慨。也不知何时能故地重游,重游时身边的人又在何处。
第二趴:中午吃团餐的时候同桌是一对小情侣和一家三口带奶奶过来旅游,饭间闲聊时,气质很好声音超级温柔的妈妈说这其实是第二次来云南啦,第一下次是八年前,这一次是少了爷爷多了儿子一趟旅行,矫情的我没有接话。儿子是一个视野很开阔,侃侃而谈的小朋友,奶奶看起来很是沉默但却慈祥,爸爸也是一个人很nice ,一路上对全家人照顾很周到的一个壮大汉。一路上都在细节方面对小朋友言传身教。其实这一家人的旅行真正意义不在于沿途的风景啦,而是传承。
第三趴:今天最后一站去到了民族村大观园,虽很单薄,但也莫名的学习了一番品茶之道,喝了现泡的普洱生茶熟茶,红茶等等,写到这里,我也想到自家老爹也是个茶迷,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一个茶壶,既然有机会,那怎么能不买上半斤呢?
第四趴:导游阿鲁是一个彝族小姑凉,初次见面觉得有点凶,讲话语气很冲,但慢慢的接触下来发现其实很体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导游真的很博学,那放在咋们星火绝壁是个讲师级别的,着迷似的听她谈天说地,天马行空,何尝不是一种享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对二个神秘传奇少数民族的介绍。
第一个是居住在泸沽湖畔的纳西族支系——摩梭人,盛行着一种母系家庭的生活方式。他们通婚的形式是走婚,何为走婚,其实就是男女双方相爱或有了同居的意愿之后或者是有点意思的,每到夜晚,男到女家夜宿;次晨离开,再回到自己的母系大家庭里。女方一方负责抚养孩子,孩子再18岁之前是不知道自己父亲的身份,到成年时母亲会告诉孩子父亲,但父亲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血缘上的符号。
还有一个神奇的少数名族是独龙族,听阿鲁说,独龙族约有5900余人,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居住在云南西北部的独龙江边。独龙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独龙族人大多会说怒语。从事”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辅以渔猎和采集为生。
第五趴:文面——写在脸上的历史,聚居于独龙江峡谷的独龙族,祖祖辈辈沿袭着古老的文面习俗。由于这一习俗,史书将他们称为“绣面部落”。听阿鲁说,独龙族的文面习俗,仅限于女子。是先用刀划破自己的脸蛋,然后用针缝上,最后用大山里的某种草药染成不同的颜色,有关独龙族的文面,当地也说法不一。一说是女子步入成人期的标志;一说是为了防范外族土司或头人的掳夺,以自毁面容的消极方式免遭劫难;一说是用文面来修饰美化自己,视文面为美。现在,女子文面已逐渐减少,在一些上年岁的老年妇女中仍可见到,而年轻女子已不文面,“绣面部落”将会真正成为历史。
结束时阿鲁说在他们村,结婚时女方的伴娘是男方的前女友,男方的伴郎时女方的前男友,我想说这样真的好吗?🤗🤗🤗吃完特色的野生菌火锅回酒店时,路边有个阿姨排了个水果小摊,芒果很大一个十元五个,葡萄五元一斤,这对于吃货的我们来说简直就是福音,于是故采购了一番。
人生是一场旅行,而非旅游。旅行的“行”,有行走、修行、言行举止的意思;在某种意义上说,旅行是一种修行。我想我大概懂了那么一点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