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要处那几步,请好好走!

在豆瓣上,有一句短评是这样来形容路遥的名作《人生》: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书中的主人公高加林出身贫寒,但他有才华,肯上进,他拼尽全力,只想跳出农村,过上有城市户口、有固定工作的稳定日子。

贫,难过的是身体;穷,困住的是眼界

20世纪80年代初,黄土地上农民的日子,和千百年来相比几乎没有变化。

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每天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累得要死,也不过求个勉强温饱。

那个年代,少年郎最好的出路,就是“考个功名”——考上大学,由国家分配工作,从此成为吃皇粮的城里人。

高加林的父母,便是怀抱着这个朴素的念头,拼死拼活把儿子供上了高中。

可惜高加林高考发挥失利,遗憾落榜。

好在作为村里少有的高中生,他得以进入公社的学校当了老师。

一边兢兢业业教书换口粮,一边努力复习功课准备再次高考,此外他还向报社投稿,发表了几篇文章。

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村支书的儿子高考失利,不想下地劳动。

一番运作之下,对方顶替高加林当上教师,而一无背景二无门路的高加林只能做回农民。

同学和村民虽然同情他,可谁都提供不了真正的帮助。

可生活却对他十分吝啬,每次境遇稍有好转,就有变故从天而降,将他打回原点。

再拼,也找不到出路;再争,也争不过天命。

刚开始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这就是穷人的悲哀。

直到多年以后重读《人生》才发现,从头至尾,真正桎梏高加林的,不是贫穷,而是他在关键处一次又一次错误的选择。

老实了一辈子的父母万分心疼,却又无计可施,只能安慰儿子要忍气吞声。

高加林那双握惯了笔的手,不得不在命运的捉弄下,重新扛起了生活的锄头。

日复一日下地劳作,让多年不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他不堪重负。

但最难熬的,还不是身体上的劳累,而是他一度看见曙光,却又被打回黑暗的绝望。

高加林报复性地把所有体力和精神都投入到劳动中来,每天把自己累到精疲力竭。

他不再找时间复习功课准备高考,更不愿花费精力去研究投稿写作。

萧伯纳说:

贫穷并不是一件浪漫的事。贫穷是最可怕的恶魔,是最严重的罪行。

如果你没有穷过,就永远不能体会穷能带来的撕心裂肺。

也许是原生家庭太差,连最基本的三餐饭一身衣都成了奢侈。

也许是陡然遭遇危机,花销暴增如无底洞,让人只剩下绝望。

艰难的处境里,也许只是活着,就已经令人拼尽了全力。

可日子即使再千疮百孔,我们也不能选择浑浑噩噩,甘心沉沦于黑暗。

努力抬头去寻找星光,才能给自己赢来破局的希望。

再次回到农村的时候,高加林已经深刻反省过自己。

他终于意识到,将生活搅得一塌糊涂,将自己推入悲惨境遇的元凶,并非家境的贫穷。

从头到尾,困住自己的,都是自己的短视,和由此作出的一次次错误选择。

说到底,决定命运的,从来不是人生的起点,而是漫漫长路中一次又一次选择。

人生漫漫,道阻且长,过去不念,未来可期。

点个在看,在每一次选择面前,抓住机会,做好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