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群中掀起了阅读潮,有很多读书的APP,有书、微信读书、掌阅iReader等,还有很多收费读书会例如樊登读书会、熊猫学院等等,而且考虑到忙碌的芸芸众生读太受环境限制,有拆书帮帮着拆解再配有音频,可以随时“读”。真是前所未有的方便。同时为了与惰性作斗争大家纷纷组群打卡阅读,或收取一定的费用,多次完不成任务者踢之,总归为了能促进参与者的积极性打败懈怠,不同的群有不同的要求。
喜欢读书的我当然欣欣然的加入其中。有书一周一本书,有一半是读过的,一个月下来依然感到的是匆忙,例如当时五月学的一本《沟通的艺术》觉得很赞,很受启发,可是现在回想却脑海空空,自己也很意外。虽然我读了不少书,可真正留下的有多少改变我的有多少?浮躁,是浮躁惹的祸吗?一年52本书,能留下的有几本,我发现我可能完整的一本也留不下来。怎能不困惑?当有小伙伴邀请一年100本书时,我更困惑了。这是互联网的速度吗?我是如此的落伍?当看到还有一天一本书时,我惊呆了。忍不住说了句,我喜欢精读。回答是要速读提炼出精华,列出知行去实践改变更重要。于是我看着他们精进着,似乎很带劲,貌似有道理,最近也尝试,可是每天都有新的行为改变计划,忙忙碌碌的忘了最初的行。
日本行动派导师古川武士先生,其培养习惯的原则是一次就专心培养一个,至少21天。也就是说对于行来语,不可能如知般日日上新,需反复实践打磨。知与行之间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当二者合一方可达到至善之地。而快速地阅读往往使我们浅尝辄止了。我的困惑的解了,原是我需要慢下来。古人云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便是在行中不断验证反思的过程中,反复精读真正读明白,不遗漏任何重点信息,吃透文章解其精髓。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概是此意。也就是我还需要精读熟读。李笑来老师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绝大多数人就是做不到只字不差的阅读,所以学习能力差。因为在没读明白的情况下错误地以为自己读明白了,听话一定也会遗漏重点,表达当然也不例外。关键吃了如此的大亏,还不自知。
想想挺有趣,其实当学生时不就是精选少量大量反复打下坚实的基本功。能力的培养知识的深入那个离得开反复强化?道理其实很简单简单到你都觉察不到。可是失去却很容易,在大量的碎片化阅读中,我们失去了精读慢读的能力越来越没有耐心,盲目追求多,在躁中迷失了。
最近流行正念的力量,不就是如此吗,阅读就是阅读,活在在当下只字不差的阅读,在正念力量的加持下了其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