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弘扬,书法和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自信需要从点滴做起,将古诗词通过书法的形式予以表现,希望给诗词、书法爱好者,尤其是给青少年爱好者,提供一些借鉴,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特邀请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南、四川、山西、甘肃、广东、陕西、内蒙、山东等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和诗词爱好者,共同开展【书写经典】网络展览活动。
【书写经典】网络展第360期,书写刘禹锡(唐)《望洞庭》。
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释文:
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作者介绍:
刘禹锡,生于公元772年,卒于公元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步入仕途后,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实践“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一生仕途坎坷。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本期参加书写者:
郝乙(河北石家庄、1974年)、
常方(山西阳泉、1976年)、
陈长水(河南郑州、1945年)、
崔明山(陕西榆林、1976年)、
董平立(河南洛阳、1963年)、
樊朝阳(河南郑州、1963年)、
胡铁汉(湖南岳阳、1956年)、
李大中(山东烟台、1961年)、
李伟东(内蒙古锡林郭勒、1993年)、
刘国华(湖南岳阳、1945年)、
刘阳明(湖南岳阳、1953年)、
刘岳生(湖南岳阳、1948年)、
陇上墨言(甘肃白银、1960年)、
梦回唐朝(河北承德、1976年)、
时献忠(河南郑州、1964年)、
汤乐(湖南岳阳、1970年)、
万海滨(湖南岳阳、1946年)、
韦杰(河北邯郸、1972年)、
姚淑芳(湖南邵阳、1965年)、
姚昱平(湖南株洲、1967年)、
昝财川(天津、1970年)、
邹忠诚(四川什邡、1968年)、
原福(山西晋中、1968年)、
甄小红(河北石家庄、1973年)。
微日记:
当一个家庭中,如果两个人因为在是否购买保险而意见不同时,强烈建议听从要买的意见。原因:假如没有发生风险,没有启动保险,至多存了一笔无息存款,或者“损失”一点资金,但如果真的发生了风险,需要一笔巨额医疗费时,不用另一个人指责,不同意买保险的人自己就“恨不得把自己掐死”(某客户朋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