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世界生存法则:李松蔚认知思维》
02 自我剖析:如何把没办法变成有办法
有时候,挡在“没办法”和“有办法”之间的那堵墙到底是什么呢?真的是能力问题或者天赋问题吗?不是,这堵墙其实是我们脑海里的想法。为了推倒这堵墙,需要掌握一个思维工具,即“想法只是想法”。
最常见的想法是自动化思维。自动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说它很快,是自动触发的;另一层意思是说,它是一个不自觉的判断,跳过了大脑有意识地做判断的过程。心理学家卡尼曼把人的思维系统分成两个部分,快系统和满系统。两种系统有各自的用处,快系统很快,但不准确。慢系统很慢,但是要花时间。自动化思维就是属于快系统,快,但不一定准确。
比如:今晚练车,在追线、调方向后退的时候,总是凭感觉打方向盘,左打右打,这就是快系统;慢系统是,我应该思考前进后退的原理不同在哪里,倒车的时候,车屁股和车方向盘打的方向是相反的,根据后视镜看到车歪向右边,方向盘就要往左打。
在我们头脑中,快但不一定准确的判断,经常变成我们的决策依据。我们要做出更理性的决策,就需要依靠慢系统,但是它太慢了,容易受到自动化思维的干扰。头脑中随时会有各种声音,“没办法”“做不到”只是其中之一,会在头脑中持续一段时间而已,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有2种选择:相信这个声音,或者不理会这个声音。
对一些不紧急的事,要学会对自动化思维说:慢一点!你给我的只是一个想法,不一定是真的;对一些“不行”“不可以”“做不到”的声音,可以一边听着,一边对自己说“嗯,我听到了,这是一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