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自带了一种文人的孤芳自赏似的气质,也没有大肆宣传,也没有热热闹闹的排片。我也是偶然之间了解到这部电影,看到这张海报就决定去看。还好没有犹豫,在最后一天,跑了很远看了这部电影。
前面节奏很缓,没有激烈的冲突,也没有搞笑的包袱,就是在平平淡淡的叙述,平平淡淡的把观众代入到荧幕中的故事里,然后在最后突然一下子高潮迭起,所有前面铺垫的情感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面爆发出来,着实让人有些招架不住。
整部电影以外婆的遗愿为线索,把阿祖,妈妈和薇薇三个女人串联起来,讲述她们各自的故事的同时也表达了三个时代的三种爱情。阿祖是外公的原配,但由于当时年代特殊,外公进城后又娶了城里的外婆并在城里生活了一辈子,死后又被运回阿祖所在的乡下安葬。外婆去世时留下遗愿希望和外公葬在一起,于是妈妈踏上了与阿祖争夺外公的路。
阿祖的年代生活匮乏,爱情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名义上的丈夫和按时寄来的钱,粮票和一封封生硬的信。她甚至几十年都没有见到自己的丈夫,更不必提什么白头偕老。直到丈夫死了被抬回来,自己容颜老去白发苍苍,才能和守了一辈子的丈夫长相厮守。然而这种厮守竟然也要被夺走,性情刚烈的阿祖势必要全力守护自己与丈夫的“家”。但是随着事情一件件的出现——她没有东西可以证明自己与外公的关系;没有与外公的合照,家里没有外公的照片,甚至时间太久她已经记不清楚外公的样子。这一件件事也逐渐击溃了阿祖对自己的爱情的笃信。直到最后,那张被水打湿的合成照片成为了压倒阿祖的最后一根稻草,越擦坏的越严重的照片仿佛是她与外公的爱情,越是认真,越是想留住就越远离自己。阿祖最后不得不妥协了,我觉得她一直深爱着外公,而最后这种爱也转化成了宽容与理解。
妈妈的爱情是歌曲中那种“给你一张过去的CD,听到都会红着脸躲避”的相扶到老,相濡以沫的爱情。她与丈夫相互扶持几十年,彼此之间早就没有了年轻时的激情,但是却打磨成了适合彼此的形状。在妈妈不断的为了外公外婆的婚姻关系寻找证明的时候,壮壮老师饰演的爸爸一直在背后默默地陪伴着她,支持着她。所有的爱情到最后都会转化成亲情,两个人在一起不再是因为荷尔蒙的刺激,而是因为彼此都已经成为了对方精神和肉体的一部分,水乳交融。而最后壮壮老师一番申请的告白也让妈妈妥协了,只要能和爱人在一起,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都已经不再重要了。于是回到家带上了外婆的骨灰送往外公的坟茔。
薇薇代表的是我们的时代,代表的是我们这个年代的爱情。思想开放,崇尚真爱至上,座右铭是“不疯魔,不成活”。她并未坚持站在妈妈的阵营,甚至后来给了阿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前女友的闯入让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与男朋友之间的沟壑,也让她明白了不是她努力去爱去相信就会收获好的结果。她也想过不顾一切的去领结婚证,去飞蛾扑火,但是无奈造物弄人。从他们决定离开民政局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走上了相背的两条路,最后为阿祖制作的合影也说明了她已经理解了一厢情愿有多么凄美。
就像这部电影的英文名一样,这部电影更多的像是在告诉观众关于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