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种入学、升学招生又开始了,今天看见区里的招生通告,看到各种招生条件,让我想起了往年为了给孩子报名,家长们通宵在学校门口守夜排号的场景,又让我想起了《虎妈猫爸》这部以教育为题材的电视剧,很多人又即将上演“虎妈猫爸”里的剧情。
我很少追剧,但是这部电视剧我是一集不落的看完的。《虎妈猫爸》讲述的是一个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各路人马在教育问题上的各种纠结和矛盾。剧中各个人物都代表着现实生活中的各类人的原型。看这部电视剧,我们每个人似乎都能看到自己的背影,或者根本就是活脱脱的自己。
毕胜男、杜锋、唐琳这三个人物不断让教育的冲突产生。杜锋是传统教育的捍卫者,他的戏份虽然不是最重的,但他的角色必不可少。他坚守着传统教育,秉承着“黄金棍下出好人,孩子不打不成器”的传统观念教育孩子,他认为教育在于给孩子一个成功的人生而不是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虽然他的言论有些偏激,但是用他这套理论教育出来的杜一诺回回在班上考第一,是老师心目中的优秀学生。而唐琳则是现代教育新观念的倡导者,她主张还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不要过多地干涉和绑架孩子,要尽早学会放手,要尊重孩子内心的选择。但是,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现实中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杜锋与唐琳的两次辩论,杜锋都以事实赢得了家长的认同。但是,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都渴望孩子既快乐又能学习好,但是当二者不能兼得的时候,我们内心的纠结和挣扎就出现了。毕胜男就是在这两种教育观念的冲撞中,忽而向左忽而向右,分不清方向。当唐琳告诉她:需要充分尊重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很重要,于是她就宣布要放手,尊重孩子。但是当看到放手后茜茜的成绩立刻下降,而杜一诺稳坐第一宝座的时候,她又发慌了,又开始手忙脚乱地狠抓茜茜的学习,让孩子在向左向右中找不到方向,让孩子在夹缝中成长。
其实剧中的矛盾和纠结是我们现实中每个家长都有的,也是现实中教育矛盾的缩影。不是么?一方面,很多专家在呼吁:要还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不要让孩子过多地背负学习的压力,套上学习的枷锁,吼着减负的口号。另一方面,学校或上级部门大张旗鼓地打成绩战,评价学校用成绩指标排名,评价教师用成绩数据说话。甚至有的在小学就开始给老师定红线,开始给学生排名。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是学生的成绩,评价老师的唯一标准还是学生成绩,那么作为教师,大家就只有戴着镣铐跳舞。只有放弃孩子的活动时间,挤占孩子的阅读时间,不停地夯实基础,这样期末考试才会得到领导的夸赞,也才能挽回一点教师的所谓的面子和尊严。而家长呢?他们认为孩子的成绩直接反映了孩子优劣,他们所盯的也是孩子的分数。学校盯学生分数,老师盯学生分数,家长盯学生分数,所有的目光像一把把利剑直戳孩子的心窝,他们很痛,他们却无法呻吟!他们怎么能承受这分数之重?
所以,有的孩子选择了逃避,以放弃自己的生命来向这世界宣战,越来越多的孩子跳楼,不就是例证吗?有的选择隐忍,按照所有人的期望走,但是最终自己走不出自己心中的藩篱,拥有再多知识也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双料博士不就是这样的人吗?那两种都是极端,大部分的孩子在这样的恶战中挺过来了,但是,真正快乐又有成就的人几何?
写到这里,内心很澎湃,作为老师,我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也能如唐琳一样讲出很多精彩的道理出来,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我也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我自认为自己是个好老师,我不会为了分数让学生放弃阅读,我不会为了分数牺牲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堂上我会充分尊重学生……但是当自己作为母亲的时候,我又还原到了毕胜男的角色,甚至也被杜锋牵了过去。我也很在意女儿的分数,因为没有好的分数就上不了好大学,没有好的分数,孩子就没有好的前程。正如,杜锋说唐琳:“你说的这一堆好听的大道理,是因为这些孩子不是你的,如果你是母亲,我敢保证你比我们还疯狂,你绝对不会是一个好母亲!”是的,家长的痛苦,源自于真的不知道怎么做才不会错!毕竟,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转和复制的,家长心里孩子是输不起的!
家庭教育专家张文质教授说:保卫童年,首先要保卫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小学成绩取得好,说不定是孩子人生的灾难;我们培养了优秀的考生,却培养不了优秀的人才;学业的枯竭现象源于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套上了学习的枷锁;相信遗传的力量,明白孩子有个体差异;相信“善”是一种本能,关注生命的教育才是好教育;相信信念的推动力,为孩子点燃信念之光比任何说教都重要……这些观念搅动了内心春水,我相信无限尊重生命的教育都应该是好教育!
从《虎妈猫爸》中去找那一面属于自己的镜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