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盖斯,不是社会名流,而是个普通的宅男。 他和很多人一样,想养成好习惯,却总以失败告终,直到他发觉不是他不够努力、自制力不行,而是策略问题。通过多次尝试,他终于摸索出“微习惯”并坚持了下来。受益于“微习惯”,他练出了八块腹肌,阅读量是以前的10倍,笔耕不辍并成为了全球知名博主。
一、什么是微习惯?
顾名思义,微小的习惯,就像摸自己的鼻子一样毫不费力、不好意思说自己办不到的小事。
2012年,新年伊始,斯蒂芬沮丧地发现去年一无所获,于是想做点改变,打算每天30分钟运动。可是,无论是听动感音乐,还是幻想大秀好身材,都无法激励他坚持。于是,他干脆放弃了半小时的规定,只要求自己做一个简单的俯卧撑。完成了一个后,他觉得反正都摆好姿势了,那就再做几个好了。没想到,他用超简单的任务接连引诱自己,轻松地完成了30分钟的运动。
微习惯让他尝到了轻松成功并保持成功的甜头,虽然只是要求自己每天做1个俯卧撑,但当锻炼成为惯性,定期锻炼就更为简单。他把微习惯运用到看书与写作,也都获得了成功。
每天做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积累下来会有惊人的力量。
二、为什么微习惯是有效的?
人类45%的动作源于习惯,每天重复的行为,叠加起来的作用力要么让人受益要么使人受害。但习惯不能马上获得或者去除,需要长期培养。养成习惯人们通常有两种做法:
鸡血派:又成动力策略。比如,为了成了阅读达人而看书。这方法偶尔有效,但变化大。1.人的感受受外部刺激影响,比如,因为被人说“没文化”,你很生气,才想要成为知书达理的阅读达人,且这种意愿比你回家后玩手机的想法要更强才行;2.边际效应会递减,动力会慢慢流失,坚持的难度就会增加。
苦熬派:又成意志力策略。比如,看书很累,还强迫自己继续,因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早知道,意志力和肌肉力量一样,都是有限资源。普通人的意志力,没有强大到可以支撑我们养成一个习惯。
我们的大脑结构是稳定的,不轻易改变,除非时间足够长,一些区域形成了新的神经元。
“21天养成一个习惯”这个说法没有科学依据。经研究,18天—254天足够培养习惯,具体时间因人而异。平均下来,至少需要66天。
而且,制定宏大的计划,比如每天俯卧撑50个这种你觉得自己应该能完成的目标,你每一次努力都是九牛一毛,“啊,还有49个,……哈,还有48个,……我不想做了……”,就算拼命完成也让你毫无成就感。
微习惯与上述两者做法不同:
(1).启动成本低,最低尝试不需要动力。一个俯卧撑都不做,那说不过去吧?
(2)规定有弹性,自己决定完成多少。只要做好了最低要求,接下来做几个由你自由安排。
(3)自我损耗小,防止边际效益递减。
三、微习惯怎么操作?
有8个步骤:
1.选择一个行为习惯,并制定计划。
比如,健身、阅读等。因为精力有限,同时开始的微习惯最多不要超过3个。想象自己过得最艰难的一天,比如生病,即使艰难也能完成的行为,才是好选项。如果你在犹豫每天做10个俯卧撑还是1个,数量选最微小的一项。
2. 想想这个习惯的内在价值,给自己足够信服的理由。
3.将微习惯纳入日程。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融入仪式感。一天中完成微的时间越早越好,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扩充微习惯。
4.建立回报机制。
5.记录完成情况。在房间显眼处,贴个日历表,完成后打勾。
6.微量开始,超额完成。每天保持微量也可以养成习惯,但不足以产生改变。最低要求开始,每天超额达标,就像以小火光为起始,直至漫天烟花。
7.摆脱自我高预期。微习惯的重点在于长期坚持,而不是单次优秀,所以定的是最低标准,而不是你猜想自己能完成的目标。制定1个俯卧撑计划后,你可以逐渐挑战1个以外的部分,而不是把计划定成10个俯卧撑。
8.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比如,以前想着今天要抽空跑个步,现在到了运动时间自然会去运动,说明已养成了这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