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们常常会讨论“物质与存在的关系”,而日常的生活其实也是如此,我们常常谈及理想,谈及理想的生活,那么理想到底是什么?理想的生活又是如何的呢?
早年的时候在一次互联网沙龙分享会上,一位分享者提到:很多人都是先考虑工作再考虑生活,而当当下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又会重新回归调整工作。
乍一听这个理论无头脑,只是后来在生活里我们慢慢懂得了这个道理。
1.
袁姑娘喜欢茶艺,追求的是慢生活,因为她的性子极其温柔缓慢,有时候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可能真的是这样。
大学选专业的时候袁姑娘想学经济类的评估,她生性敏感,又非常仔细认真,善于分析。只是后来不凑巧被调剂到计算机专业,不得不开始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求学生涯。
大学四年高数从来都没有考核过,都是大学最后清考过得,计算机对高数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大学对袁姑娘而言不是美好,是无穷无尽挂科的失望与提心吊胆。
想起大学袁姑娘眼前浮现的都是高数课上因为题不会做挂到黑板上的情景,或者是考试为了考过偷窥别人试卷的难堪。
2.
后来袁姑娘勉勉强强毕了业,只是工作后找工作的事情另她非常迷茫,大部分同学都从事了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她很无奈,难以抉择,毕竟这个真的不是她的强项,她也做不好。
但是毕业后找工作迫在眉睫,只能先就业后择业了。
投了差不多百份简历,因为专业不符,找工作还是很难得。最后她终于被一家做电话销售的公司录取了,袁姑娘心里明白,这份工作是一个过渡,她只想锻炼锻炼自己与陌生人沟通的能力。
只是后面发生的事情让她改变自己原本那个最蠢的观念。
3.
电话销售这份工作说来简单,就是每天打固定的电话邀约客户就完了,这只是最基本的。袁姑娘这份工作是从事教育类销售的,主要是做软件培训的,而话术则是招聘话术。
每天差不多要打70个电话左右,且必须有25个预约到第二天可以来了解这个课程的。每天打完电话回到家的袁姑娘基本不说话了,因为白天说了太多苦口婆心的话语,已经完完全全是词穷的状态了。
可是袁姑娘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这是自己毕业的第一份工作不能轻易放弃。只是后来每天加班到十点,有时候甚至是更晚,整个写字楼都是黑乎乎的一片,只有他们公司还是灯火通明。
刚开始答应的是双休,后来干脆了没有了,全部用来加班。开始是嗓子受不了,后来完全是耳朵受不了,每天躺着的时候满脑子都是电话铃声,有一次母亲说她晚上还是梦里背话术。
4.
工作到第六个月的时候,突然耳朵里有液体流出,袁姑娘吓坏了,匆忙去了医院。后来,检查是中耳炎,需要挂水还要涂药,难怪她听力越来越不好,坐地铁的时候戴着耳机常常引来异样的目光。
这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真的要这么委屈自己吗?这份工作能坚持多久?
半年以来,袁姑娘第一次思考这些问题,也在问自己内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答案?
生活的理想不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吗?难道就这样消耗着自己身体的健康来应对这份工作吗?没有了个人的时间,只是为了工作,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这样的自己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吗?
4.
后来,出院之后的袁姑娘毅然决然的离职了。用自己工作攒的钱还有找朋友借的开了一间小茶馆,名字便是“理想的生活”。
开店之后的袁姑娘果然开朗了很多,每天在小店里忙碌,她喜欢茶文化,大学的时候学习了茶道,来的顾客被她娴熟的泡茶技艺所倾倒。
店里常常会考看到一位身着素衣的姑娘,笑着接待每一位顾客,茶馆里来的客户大部分都是中青年多一点,青年人大部分是追求自由的人,他们不想被琐碎的生活束缚,于是来这里看袁姑娘的理想生活。
中年人也会来这里,中年人常常是上有老下有小,唯一可以带来慰藉的便是她的小茶馆,可以给心灵暂时的休憩,然后再次重新出发。
有一次袁姑娘接待了一个小伙子,也是刚毕业,说自己非常迷茫,喜欢摄影想从事摄影行业,而不是现在的建筑工程。袁姑娘鼓励他试着像自己的理想出发,如果他能接受摄影的奔波与忙碌,完全可以去尝试。
后来小伙子确实开始了摄影生涯,在大理开了一家旅行摄影主题的店面,收入非常不错,每天与仓山洱海为伴。袁姑娘收到他寄来的明信片,会心的笑了。
5.
每个人都曾迷茫过,曾彷徨过,其实我们不妨想一想,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你喜欢健身,喜欢健康的生活模式,那么可以全职健身当健身教练,后期自己开健身房也不错。
如果你喜欢旅行,也喜欢每天接触新鲜的事物,那么完全可以成为职业旅行家,写游记写攻略当酒店体验师收入也非常不错。
终究,工作的最终选择是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最后,祝大家美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