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聊一个很久之前就承诺了听友要讲的话题,父亲在育儿中的作用。
坦白说啊,有关这个话题的内容在网上不难搜索到,甚至还能找到一些所谓的爆款文章。不过呢,往往是吐槽宣泄居多,有用的办法偏少。
这类文章经常从女性的角度以某种抱怨的语气说出来。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对吧?
吐槽做爸爸的不理解做妈妈的辛苦,又或者是埋怨做爸爸的总把教育丢给妈妈,做甩手掌柜。好不容易偶尔有参与的时候,又表现得让人受不了。正像莫文蔚在歌里唱的,你讲也讲不听,听又听不懂,懂也不会做,做又做不好。
而不少爸爸们,其实也挺委屈的。有些人觉得呢?女性育儿本来就是自然的道理,毕竟她们一般更细心耐心,比起大老爷们更适合带孩子,真要换我上的话,指不定我这暴脾气就来了。
另一方面,我即使有心帮你吧,我真不会啊。你想想男人天生爱亲近孩子本来就没女人多,而曾经接触过育儿知识类的更是少之又少。真要我带的话,指不定你们又嫌这样不对 那样不妥的。工作繁忙,挣钱养家的辛苦之余,还里外不是人啊。
我觉得咱们谈这个问题,首先最好来个定位。
我想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分工方式。比如最常见的情况,是夫妻双方都有全职工作,超过一半的家庭都是这种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育儿与教育任务还是基本上都由女方承担显然有些不公平,这也是引起争议最多的情况;
还有一种也很常见的是男主外女主内,这个比例其实很高,据统计大约是30%。在这种情况下,女方自然承担了绝大多数的家庭工作,但也并不意味着男方就可以甩手不管了,道理接下来聊。
此外还有男主内女主外以及其他各种情况。
我们这期节目重点并不是讨论并推荐那种模式更合理,也不是针对不同的情况去帮父母们分个任务清单出来。
我们的讨论并不预设立场,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来聊一些关于父亲们该如何参与育儿活动中的内容,并且由不同的家庭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判断。
普遍来讲,女性往往更细心也更有对孩子的责任感,这是客观的。
因此在育儿的过程中往往承担主要任务也很常见。因为大部分情况下,男性在这方面的表现的确不如女性。各自扬长避短是某种自然分工。
可为什么教育这个词儿要由“教”和“育”两个字组成呢?显然它包括了教技能和抚育这两种意思。我们刚才说到男女有别。
综合来讲呢,女性是在“育”方面比男性更有优势,这往往是男人的短处。而在“教”方面,其实区别就没那么明显了。
所以问题来了,既然说到扬长避短,不少男人们短是避开了,可扬长在哪儿呢?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矛盾所在。
假设一下,咱们倒退回几万年前,一对原始人父母生了一个宝宝。我们可以想象出来,女原始人大抵是有相当长时间在洞穴中抚育宝宝的。而男原始人呢,则要出去狩猎,捕鱼,采集野果,并且负责保护母子。然后这样一代一代的繁衍生息。
当我们来纵览整个画面的时候,发现了没有,如果这个原始人宝宝是个男孩,当他成长为男人之后,他同样要承当相应的责任,也就是要会提供食物和安全。
而这些技能来源于谁。或者说他能找谁学?自然是模仿原来承担这项工作的他的父亲。这就是“教”这个字儿的最基本的内容。所以古话会说“养不教父之过”而不是“母之过”。
好了,我们现在把视线往回拉。回到现实世界来对比一下。眼下女人们在这个繁衍过程中承担的义务并没有变少,仍然要承担主要的“育”的责任。不仅如此,往往还因为女人有自己的工作而变得更累了。
而男人们呢?男人们现在还需要把眼下自己从事的工作教会自己的孩子吗?我想,除了少部分手工艺人或者家族企业之外,这种技能传承似乎已经没太大必要了。
因为这个“教”字它变成了谁的任务啊?大体已经变成了学校和社会的共同任务,是不是这样?
所以此消彼长之下,女人们至今还在扬长,可男人们除了避短似乎无长可扬了哦。说到这里,我觉得作为男人感受到的 不应该是偷懒之余的窃喜,反而应该有危机感才行。
为啥?因为你已经被边缘化了,如果在育儿过程中不再努力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的话,你甚至不被需要了哦。
这可是件挺严重的事儿,如果你觉得不严重,那我来吓吓你。听说过螳螂、蝎子和红背蜘蛛怎么交配的吗?当雄性的这类生物在完成交配后,雌性就会把雄性吃掉。
为啥?因为这些昆虫的雄性在接下来的育儿过程中没用了,奉献自己的身体被吃掉还能提供一点儿蛋白质营养,有助于雌性更好的生养后代。
你看,如果雄性不能在接下来的育儿过程中找到定位,提供其它有益帮助的话,那么大自然就会主动帮雄性找到一种奉献最后力量的方法,哪怕是如此残忍。
哈哈,说这个例子带点儿开玩笑的意思。不过坦白讲,对于一个自己本身有收入的女性而言,她用比几万年前的女性双倍的努力换来了安全、生活条件以及后代。
而如果还陷入“丧偶式”育儿中得不到帮助的话,那么请问,她还要这个丈夫干嘛?男人能提供的长处,她自己本来就有了,不是吗?
尤其对于双职工家庭而言,是不是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那 有些男同胞就要问了,我其实也愿意帮孩子妈妈,可我不会啊,越参与矛盾越多。满眼望去,都是自己的短处,无长可扬,有心无力,怎么破?
其实并不会无长可扬,只是我们的眼光和视角要挪一挪而已。爸爸妈妈完全可以做到互相补充,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机会。而且啊,可以大有可为的地方有很多,从探索习惯、知识面、角色定位方面有很多的东西其实等着爸爸们去做呢。这两讲,我们就好好探讨一下这些内容。
举个例子。有时一些纯粹由母亲带的孩子,相对容易表现出胆子较小,动手能力较弱,或者比较娇气的情况。为什么呢?客观讲,这也是由女性的天性决定的。
因为从“育儿”的角度,女性会把安全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有时会过分强调规避危险。这导致女性在对儿女的指令中“不”字出现的频率更高,比如“不可以”、“不能”、“不应该”、“不要”。
她们本能的更怕孩子遇到危险,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保护孩子。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仅仅是可见的危险还好,偏偏女同胞们总比较爱干净。这下要带孩子规避的东西就更多了,有备无患总是好的嘛。而这无形中就导致了对孩子探索本能 一定的遏制。
那该怎么办呢?时间关系,下一期节目继续下半篇。
宣传一下我的公众号:昭哥聊聊 已经得到京东图书的礼品赞助,本月在我的喜马拉雅节目《给父母的5分钟早教课》11月新节目后留言的听众,有机会获得由京东送出的神奇树屋新版绘本套装,全套八册,另外全月还将送出JD Read 一台。
音频收录喜马拉雅《给父母的5分钟极简早教课》
作者其他音频节目 蜻蜓FM《内控式早教思维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