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去龙华学习一个思维课,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很多容量的内容,真有些累。我和一个同学一起吃了晚饭就在路边等车想着打辆车回去休息……
走来了一个20出头的男孩子,双眼微眯(估计近视),这里称呼他为小D,他走过来直接问:“你们去哪儿?”(没有你好,也没有笑容,语气颇像审问犯人)
同学答:“宝安。”(同学比较有素质,就比较简洁的回答)
小D接着问:“你们都去宝安?”
同学答:“是的。”
小D:“宝安哪儿?” (语气给人横冲直撞的感觉)
同学:“西乡。”(看出同学不太想理他了,脸色都不情愿了,可他毫无知觉)
小D:“什么?你说什么?”
同学:“西乡。”
小D:“西乡哪儿?”
同学:“XX附近。”
小D:“那拼个车吧。我在洪浪北。不过我现在没有钱,先加微信,回头再给你。”
好脾气的同学加了微信。
车来了,一上车,他接着开始“审问”: “你做什么的?”
同学:“做XX工作的。”
小D:"为什么做这个?"……
后面又问了三四个审问问题,同学再没耐心了,就说:“不好意思,我先处理下事情。”
然后他开始对我进行审问:“做什么?为什么做这个?做的怎么样?……”
我回答了两个问题,就迷迷糊糊睡着了,真心太累,也无心回答。
后面很快有钱就还给了朋友。这个孩子给我的感觉还是挺守信用的。接着再上课在课堂上遇见他还有他舅舅,才知道他是和舅舅一起来学习的,很多费用是舅舅在承担,舅舅当众对他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说了一些很不给他面子的话。看他的表情都没多少变化,我想这样的场面应该很多次了。另外他在学习群也在不断地表现自己,发一些自己想发的无关于学习的内容,任凭群主怎么提醒都用处不大。有时候还会说自己是谁谁谁的外甥。
看的出来他很缺乏周围的人对他的认可,所以更加想表现自己。突然对他有一些心疼。他只是不知道如何去正确的表达自己。心理学老师讲的是,所有的问题背后都是解决方案。如果他不这样去做的话,一定会以更可怕的方式出现。
后来我在微信里面和他互动。认可了他内心的激情,还有他的勇敢,以及他的学习精神。很快他表示了他就是这样的人。他只是缺少机会。总有一天很多人会看到他。然后我就让他去上沟通课。我说上完之后一定会更好。他就告诉我好的。不过学费不好说。因为没有钱。舅舅不一定给他。还把手机里微信11块多的零钱截图给我。我就继续告诉他,相信你没问题的。我们都学了三元思维,舅舅不给就没人给了吗?
很快第2天他筹齐了学费交给我并且很早去上课。我也知道他在课堂上肯定会以这样的模式呈现。我很想帮他,但是我的唯一能帮他的就是让他去课堂,通过老师的力量和智慧支持他。至于其他,到底能有多少的成长和变化?就看个人造化了。这些只能交给上天。
感悟:
1.过去这样的呈现的人我会很多自己的评判,会远离,现在会从上帝的视角去看待。多了一些慈悲心。
2.每个人都需要认可和鼓励。需要被看见。
3.我们不曾经历他的经历,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所以抱着探求心和关心去接触对方。举手之劳,也是在成就自己的耐心、智慧和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