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小禾
参加读书会已经是第五周了,这周共读的书是《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自2013年出版以来,一直居亚马逊职场指导类图书榜首。
作者赵周是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邀专家,《经济观察报》、销售与市场》专栏作家;他还是拆书帮的创始人,著有《拆出你的沟通力》,当时掀起了一股拆书的热潮。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忙,很多人都感觉没时间、没精力完整地读一本书,放眼四望,家里书架上摆满了书,可是,我们有多久没有完整的读一本书了,更别说,静下心来思考了。
还有一些人手里拿着书却看不懂、记不住,甚至看不下去。可是,按照“生存余力理论”,对未来期待高,就需要学习,需要读书。
可是读书为什么这么难呢?
想要高效的读会一本书,就需要一套学习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成人学习者,把书中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
我们读一本书,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兴趣而单纯的阅读,而是把书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赵周老师是一名企业自由培训师,他从培训员工中,思考得出经验,只要花30块钱买一本真正的大师之作来学习,就可以从中获得和参加一场动辄几万元的培训同等的价值,那么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可是如何从书中获取精华,并把知识转化成能力呢?
让我们跟着赵周老师一起来学习拆书吧。
拆书就是:1、你不必读完全书,更不必担心记不住,能用上一点就值回百倍书价;
2、读任何一本30块钱的致用类图书,完全能达到3万块钱培训的效果;
3、凡是不能联系经验的学习都不配称为成人学习,凡是不能改变行为的学习都是极大的浪费。
书中说:即使你读懂了书中的内容,全记住了,那又怎么样呢?阅读的主体是学习者,以学习者为主体的阅读不太关心看不懂和记不住的问题,只关心能否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能力,带来行为的改变。
读书的目的不是一定要读完某本书,甚至有些时候我们不需要读完整本书,任何一本书中有 很多我们可以学习的知识,但其中有相当多是我们不需要学习的;而且读得越多,不见得用的越多,而一本书中,只要你能在工作中用上一点,任何一点,图书给你创造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书价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读书不仅是读,重在思考,无论收获多少,哪怕只有一点,可是只有能够学以致用,很好的应用于生活中,这本书就算没白读,阅读——思考——实践,今后要按这个思路来读书。
同时,我还了解了便签法,就是用最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来提高你阅读致用类图书的效果。
它可以缓解书太厚,读不完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帮助你集中注意力,让你保持兴趣、效果外显化。
同时方便事后整理,加快学习进度,能够更有效地处理晦涩难懂或重要的地方。
因为泛泛而读,书中的精华还需要吸收消化,要把学到的知识,用在以后的读书中去,学会思考,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