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今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那天同学聚会,不觉又聊起了孩子小时候的糗事,说起了孩子从小到大任性的毛病。我坦率地承认,以前不懂科学的育儿方法,如果能早一些接触到李玫瑾教授的育儿观点,那么孩子的发展应当会比现在好很多。
孩子四岁多时失去爸爸,我曾经历过六年独自抚育孩子的艰难时光。虽然时时有家人、朋友的关心帮扶,我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两个方面特别欠缺:一是李玫瑾教授所说“和善而坚定”。有意识地在孩子面前显示坚定的一面,即对一些重要的事情提出要求后,必须坚持到孩子接受,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主张,但态度要温和。母亲的这种严格就叫做“和善而坚定”。
而我当时首先这方面意识不足,其次常常会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去刻意训练他,而总是想短时间内解决问题,以求得暂时“解脱”。
而按照李玫瑾教授的观点:孩子的成长需要阵痛,家长在爱孩子时也需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阵痛。当你对他狠一次心,以后你会省很多心,这就是育儿的辩证法。
二是要教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诚如李玫瑾教授所言,这是一个人能否将自己的价值提升到最大化的重要性格品质。
比如孩子小时候在超市里想要玩具而得不到满足时,他会打滚,或跪在地上抱着我的腿不让挪步,类似的情况会时有发生。
那么,按照李玫瑾教授的指导就应该这样做——
当孩子挑选了一个中意的玩具后,我应该蹲下来与他共同面对随后的局面:先考察一下这玩具的优点,肯定一下孩子的眼光。然后进入实际问题:“这玩具多少钱一个呀?”
当着孩子的面,要把玩具的价签大声念出来,然后犹豫一下,跟孩子说,“这个有些贵呀,超出了妈妈事先的计划。”
紧接着要轻声地跟他讲:“你知道妈妈每天为什么去上班吗?我每天其实特别不想离开你,想在家陪你,但我必须去挣钱。我要去上一个月的班,单位才能给我发一次工资,就是钱。然后拿到这些钱我们要计划,我们家这一个月每天需要花多少钱。”
然后接着告诉他:“我们每天要买菜,要做饭,要买水果都需要花钱。不仅吃的,还有用的东西。我们每天开灯、看电视要交电费,打开煤气做饭要交煤气费,我们每天喝水要交水费,你去幼儿园还要交托儿费,所有的事情都要花钱。所以买你的文具也需要有计划。如果买玩具花的钱太多,超出计划,那其他的事情就会受影响,比如下星期买菜的钱就不够了。”
(在超市给孩子讲过挣钱与计划的事后,他肯定心情沮丧,情绪低落。但是如果之前已经做过说“不”的训练,他应该就不会打滚放开哭闹。最重要的是,你不要不忍心。因为孩子长大后不顺心的事情多了,人必须学会接受,这种心理接受的能力需要慢慢练就。)
紧接着要给孩子希望,可以告诉他:“我有时下班很晚,有时还要加班。我们加班虽然很辛苦,但可以额外的挣些加班费。加班费是工资之外的钱,不在工资计划内。我这周肯定会加班,我争取拿加班费后,咱们下周休息日来这里,把你喜欢的玩具带回家。就一周的时间,这样好吗?”
然后认真地嘱咐店里的工作人员,说下周我们一定来买这个玩具,请给我们留好。
孩子回家后,他肯定会经常惦记这玩具的事儿,但他不得不等待。这就是有意而为让他学会等待与克制。这种“等待”还有另一层意义:在等待过程中,你可以提出让他配合你的要求,你可以告诉他,“妈妈加班很辛苦,晚上要早点睡,你能不能早点上床?你不上床我也没法睡觉,我不睡觉怎么加班?”还可以告诉他:“妈妈上班很辛苦,你能否帮妈妈做些事情?先把你自己的事情做好,把你的玩具收拾好……”
以后,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你的要求,比如:“你想要什么东西,可以早点告诉我,与我商量,然后早点制定计划。”
这就是在孩子三到六岁时,通过有意的延迟满足对他进行的性格培养。
因为我之前没有很好地进行用心说“不”的训练,所以会在沟通的环节上出问题,所以他会经常在人多(其他家人或好朋友在场)的时候跟我闹,“企图”逼我“就范”,达到他期望的目的。因为我常常在关键的时候没有做到“态度明确且坚决”,所以孩子对我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所以,好朋友琴当年的及时“强硬”“出手”帮了我不少忙。想想当年好难啊……
在这里,强烈推荐李玫瑾教授的《心理抚养》一书,尤其《用心说“不”,无言自威》和《延迟满足练就耐性》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