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经历了很多事,以致于我并不关心书本中金妮和亚隆到底发生了什么,我更关注的是在线下,我们发生了什么。
首先,金妮和亚隆交换了报告
亚隆一直担心报告给金妮带来的影响,事实上,我觉得这个影响确实在,然后更重要的影响是,对于亚隆本身,当他意识到金妮有可能存在的愤怒时,我感觉到他的逃避,至少,他说:在金妮一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她就离开了他的思维,而4小时之后的现在,他几乎记不得这次会面了。为什么呢?
回想这段时间的经历,我有时也浑浑噩噩,我一直记着一些事情,但是,对于真正发生了什么,在我的思维回来的时候,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比如,我跟同学谈论某些话题,我会像一个仿佛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人的角度去看待,跟朋友的几次会面,都让我觉得,那真的是我吗?
我有些慌乱,但那种感觉又让我觉得很美好。或许,我们都不曾真正的认识过对方。
金妮说她离开治疗室时是快乐的
我想到了我们群上的争吵,真不知道这样的争吵有什么意义呢?问题没有解决,反倒留下了一堆不可收拾的场景。
南木说她会自己看书,但在我看来,脱离了组织的阅读总少了些互动的感觉,但是在一个组织里,有压力的阅读,又让人喘不过气。这是我的感觉,良性的互动或许应该是,随意交流,但大家应该保持进度的基本一致。
我讨厌规则,在我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规则给我带来的好处之时。
读死书
我特别害怕给人一种读死书的印象,那就好像是在说,读书有什么用?
对,你从来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但是,当你需要知识去帮助你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你会对自己知识的匮乏而感到深深的自卑,你可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读书人的骄傲,并不是在于所读知识的多少,就像1+1=2,你会用,但你不需要自己去证明,我们骄傲的是,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知道我所追求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意义。
就像我们学习心理学一样。
所学即所思,所思即所用
所有的生活,最终的导向不过是,更丰富的人生。
学以致用,并不是一个功利的观点,相反,我认为这是一个自然而然内化的过程。
我有时搞不太懂那些理论知识一大堆的人,这就是你们所说的,道理都懂,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请问你们都懂了什么道理?
我也讨厌那些自以为是的人,脑中无货,却不允许别人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比如阅读。
我喜欢的是,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去过属于自己的人生。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