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于SWOT分析法的简单认识
SWOT分析法,也称为态势分析法,最初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肯尼斯安德鲁斯在《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首先提出,是用于企业决策的一种新模型,通过对其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全面考察进行系统评价,然后以发挥优势(strength),克服劣势(weakness),利用机会(opportunity),规避风险(threat)的原则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后来由于此种分析方法具有简单直观、有效全面的特征,被应用于企业管理之外的其他决策分析。
(二)公共管理学院发展现状分析——基于SWOT分析法
1.优势(S)
第一,良好的学校和学院资源。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国家“211工程”、教育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因此,学校能够享受到的政策、资金等支持来源比较稳固。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12年7月,目前已经拥有两个教育中心(MPA教育中心,J.M教育中心),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国土资源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土地利用监测与空间优化研究基地在建中。基础设施的建立与健全,有助于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与科研环境。秉持着“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校训,校园内的教风学风校风纯朴而坚定;全校师生共同奋斗,只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的发展蒸蒸日上。
第二,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教授16人,副教授2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59人,占全院专任课教师的90.76%;70%以上教师有出国学习经历,学历结构合理,教学实力基础稳固;中青年专业课教师51人,占全院专任课教师的78.46%,年龄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后劲足。
第三,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科研立项共计586项,科研经费达1.6亿余元,其中纵向项目353项,横向项目31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及国家其他部委和省部级项目200余项。论文发表共510余篇,其中T4以上论文160余篇。
第四,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学院兼备工、管、法三大学科门类,现有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法学土地资源管理四个本科专业;拥有公共管理法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公共管理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个共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教学体系。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前20%行列,获得B+成绩。短短八年时间内,学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发展速度迅猛。
2.劣势(W)
第一,理工科院校中的文科。尽管如今中国地质大学已然成为以地球科学作为主要特色学科,拥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然而在资源配置与政策导向中常以理工科大学自居,在文管学科方面的投入相比较而言相对较少。
第二,学术资源数据库建设缺乏学科属性。在学术资源数据库建设方面,例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综合性数据库较为完善,但是由于理工科的建校背景,文管类专业数据库,尤其是外文数据库的建设方面还相对落后。此外,文管学科的教材、案例等自建库的建设也相对落后。
第三,学术交流合作与科研服务相对匮乏。在学术交流合作方面,院内、校外合作较为匮乏。具体表现在公共管理学院中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国家级一流建设学科,具有较为科学、体系化的培养路径,然而公共管理专业的培养路径相对模糊或称薄弱,专业间的科研交流学习较少;同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科研合作活动或项目较少,未能形成合作共赢的学术氛围;学生交换、学分互认、联合培养等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未形成。
在科研服务方面,同政府、市场、社会的联系相对薄弱。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引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中提出“双一流”学科的建设在社会服务方面应当“为国家和区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做出突出贡献”,阐明高等院校同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服务关系。公共管理学院能够取得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政府、市场、社会中多主体的帮助与关注,但是联系的稳定性以及公共关系的曝光度还有待增强。
3.机会(O)
第一,位处中部地区的核心城市。武汉市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是全国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在这样一座年轻而又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城市里,无论是对于湖北省武汉市还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等院校的建设、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
第二,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态势迅猛。公共管理学科相对而言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但是它的研究对象和领域却是与国家机关单位、公务员、公共产品等相关的一系列综合性、现实性的管理问题;它是与社会发展趋势密切相关的管理学科,中国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关键节点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亟待解决。
第三,特色学科建设环境良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至今,多学科交叉研究以及实证量化研究趋势明显,以矿产、资源、环境管理为特色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正在摸索着前行。
4.挑战(T)
第一,地处武汉高校圈。武汉高校众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又处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周边。尽管高校的辐射效应有所体现,例如七校联盟的组建利于我校学生的成长成才,但是也应当意识到周边名校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我校扩大声望与影响力的难度。比如学术会议、学术报告的开展资源会大幅流向名校并形成规模效应;学术交流与联合培养的机会难以争取。
第二,突发疫情的影响。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严峻,从武汉市到湖北省周边城市的一切经济活动基本停止,仅仅保留一些保障民生和医疗救助的行业运转。新一年的高考和招生在即,疫情会对湖北省高校的生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生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对策建议
1.发挥优势,利用机会
学校和学院资源较为充足,能够为本科生、研究生的教育提供质量较优的组织保障,再加上从全国到湖北省多部门重视的“双一流”建设,从资源配置到政策导向都为我校公共管理学院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以国家级一流学科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龙头,拉动公共管理学院其他学科的更好更快发展。
2.利用优势,规避威胁
尽管地处武汉高校圈所带来的威胁明显,但是着眼于湖北境内,以地理、矿产、资源、环境为公共管理研究组成内容的高等院校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处于较高水平。发挥特色专业和学科的优势,带动和促进公共管理专业和学科发展。
3.利用机会,克服弱点
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平台的搭建尚未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青年教师以及本科生,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在“双一流”学科和院校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同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团队、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是乘胜追击的重要策略之一。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学院的人才的引进、培训与管理,人才培养机制的科学化、流程化与国际化。
4.减少弱点,规避威胁
增强同政府、市场、社会的联系,以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助力科研创新的理论性专家,不仅是公共管理学院的使命,更是众望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