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游泳池解决不了不会游泳的问题,也许工作不是这个时代的必需品,但它依然需要你的郑重其事。
放弃,所需的不是魄力,而是正视当下困境的勇气。《美国队长》里的史蒂芬说:“只要开始逃,一辈子都停不了。”
加班太累、项目太杂、公司氛围不喜欢、总是受到批评.....每一种不适和不满都能成为离开的理由。在这个时代,对于一份工作我们缺少了一份尊重、珍惜和严肃对待的态度。很多人选择一家公司就像买了一张游乐场的门票,在里面玩了一会儿,感受不到想象中的快乐和刺激,便迅速出门。这样的做法对自己的发展毫无益处,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机会,不轻易放弃,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工作从来都不是让你喜欢的,它让你独立并且学会责任
前几日,和一位想离职去考研的团队成员谈话,她说的最多的就是:“现在这份工作让我喜欢不起来,而且没有目标感。”这也是许多人厌倦一份工作的最大原因,也许是公号上的鸡汤文太过振奋人心,网络上也充斥着让所有人都去寻找自己的诗和远方的论调。
但是工作的本质从来都不是让你喜欢,工作自带的属性本身就是劳累、辛苦、不断地付出、焦虑这些让人不舒服的因素,它需要无限消耗你的时间、精力,日复一日地去创造价值,以此获取生活的资本。
其实那些你喜欢的事物被当做工作后带给你的欢愉也会被消磨,就像你喜欢弹钢琴,但是弹钢琴如果加上考级或者当音乐家这个目的,需要每天不厌其烦地去训练,那么音乐带给你的快乐也会大打折扣。
工作本身就是一件带有明确目的和功利属性的事,你会期望它带来丰厚的报酬和成就感,从而实现生活的独立。它会让人不断地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榨取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拓宽边界去实现财富和生活上的自由。
所以,可以轻易地去寻找诗和远方只能是高晓松们,而且就算是高晓松他也在为阿里巴巴工作。不要以“喜欢”这个标准去衡量一份工作和自己的匹配度,除非你对工作没有任何功利的期望。
在人人都想优秀的时代,优秀是最大的平庸
这句话是伏牛堂的创始人张天一所说,这个时代我们太想迅速优秀,因此总想弯道超车,不再愿意平稳前行了。
入职不到5个月,同事L在与领导的又一次激烈交锋中提出离职。L本身悟性高、创造力强,具有很好的发展基础。但是在工作中,显得过于急躁,计较每一份付出所换取的价值,并且不愿意去做基础的工作,觉得大材小用,浪费时间。
太快撤出战场,频繁转战,不是聪明的表现,而是急功近利的驱使。许多人越来越不愿意踏实地去进行1万小时的积累,看着同龄人开个公号就融资几千万,当个网红月入百万,所以总是想要寻得某种捷径去获得成功。
还没摆正专业的态度,就想得到专业的报酬;还不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就想得到独一无二的收益。人生的大部分纠结来源于自己能做的和自己想要的之间的差距,理想得不够纯粹,又现实得不够彻底。
在工作中不断的提升已有标准、优化已有方法,每次都能超出预期的完成工作,就能得到成长。这和工作本身的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公平永远是相对的,标准才是绝对的。
不潜心修炼,哪来剑走江湖?想要成功需要修炼的不仅是硬实力,即在某一个领域的专业度,还有软实力,包括沟通能力、思维习惯、情绪管理、知识储备、时间管理等等。
在工作中没人听你是否尽力了,而是要判断你是否达标。没人会因为你费了很多时间但不对应要求和不符合标准的工作而给到辛苦分的,上学考试尚且不可能,何况工作就是一件只看结果的残酷事儿。
想做和能做之间是不懈的努力和智慧的积累,奇迹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关键时刻的抉择,是普通人与卓越者的分水岭
作为初级管理者,对于任何人的离职我从来都是坚持自由的态度,抱有美好的祝愿。我尊重每个人对于自己职业生涯或者生活方式的选择,我本人从来不主张有“离职谈话”的机制存在。每个人的人生从来不需要被别人的经验所左右,而那些所谓的经验放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也毫无作用。
成年人的标准就是懂得选择并且愿意为之承担应有的代价,因世界上没有完美的选择,选择背后必有代价。选择安逸,就不要寻求刺激;选择冒险,就不要奢求安全感。至于这个选择的成熟性,只能由自己日后去评判。每一个路口选择的方向,决定了你带着什么样的心情上路,最终看到什么样的风景。
希望每个人在离职时转身时都能够体面而华丽,而不是仓促和逃离。善始善终,坦荡磊落。
游乐场会带给我们刺激和快感,而工作从来都是一件辛苦事儿。可以用玩乐的态度去生活,但是工作需要严肃对待。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公司这种形态也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消失,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时代,我们能够依靠“共享”平台,在某个领域接收到世界的任何地方传来的工作任务和需求,依靠自己的贡献值去获得报酬。这就更需要我们将个人单点的价值最大化,在工作中提升自己能够获得的一切价值,而价值从不在机会本身,而在于懂得珍惜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