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文
一直以来,我心中都有一个疑惑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经济学,到底有没有用”。产生这个疑问的本根原因在于,我认为,经济活动之中,变量是在太多了。“经济学,到底有没有用”的问题在内心深处,更精确的表达是“经济学,学了能否更容易成功”。
近期,在翻看了好几本经济学的书籍之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经济学,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庞杂而有些空洞。但是经济学,从根本上讲是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物的学问。这是19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他的教科书《经济学原理》中这样写到的。用更加通俗的话说,经济学,就是对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进行解释和研究的学科。
它来源于生活。所以并不要觉得它很“虚”。
那么,经济学,到底有没有用?我寻找的答案是“经济学,是个中性的东西。”
古语有云“条条大路,通罗马”。我觉得用来这里很是恰当。因为经济学本身,就是对以往发生的时事件,试图寻找到一个导致这个事件发生的路径。换句话说,就是“罗马”已经是实实在在的了。那么,试图验证一条可以到达罗马的“路线”。这就是经济学的存在价值。
那么问题来了。经济学家们,大量的统计和研究,发现了从A这条路,可以到达终点“罗马”。那是不是说明“只有”A这条路能到达,或者其他的路线都不能达到“罗马”呢?很显然,不是的。经济学,只发现了众多的路径中的一条或几条。
经济学,仿佛是一个老者在跟你讲述过往发生的许多事情的经验。例如“创业,失败的可能性超过90%;在河水中游泳的人比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淹死的比例高出50%等等”这些都是通过老者的经历,而总结出来的经验。
经济学,就如同这些老者的经验。至于这些经验,到底有没有用?其实经验本身和经济学一样,它是中性的。但它到底对你有没有用,了解它们之后会不会更好的生活?其实这个也是中性的。
这些“经验之谈”和经济学类似,就如同一个漂流在世界中的一个“信息”。
说得太抽象了。形象一点说,还是用“老者说经验”这个例子。如果,老者说“在河水中游泳的人比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淹死的比例高出50%”这条经验信息。给到你。你听进去了。你今后的行动,是不在去河边游泳了呢(因为淹死几率大)。还是听了老者这条信息之后,今后你还是会去河里游泳,但是会因为“淹死的概率更大”这条信息,从而你会做好更多保护性措施呢。
如果,因为知道了这个经验,导致了你的行动,变得畏畏缩缩甚至于不敢行动。那么,老者的“经验之谈”对你来说,就是副面作用。如果,你因为了解了这个“经验之谈”更好的保护自己,那么这条“经验之谈”对你来说是正面作用。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明。经济学,更多的是告诉你,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之一)。但是并没有告诉你,如何去解决。那么,还有没有必要去学习经济学呢?我的观点是,不学也行。就如同,你可以不去学物理,不知道“电”是什么性质。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你,运用“电”来更好的生活。不过,如果你去学了、去了解了“电”性质。那么,你就不会去触碰240V的电流(因为可能会被电伤或电死)。
所以,经济学,到底有没有用?
我的答案是:“经济学,是中性的。对你有没有正面作用,要看你有没有更好的行动”。
好了,今天就码字到这里。用格雷厄姆的一次演讲文字来做为结尾“经济学,金融学和证券分析,与其他实用学科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不能以过去的现象指导目前和未来的行动,然而,在对过去的教训进行研究和理解之前,我们没有权利去抛弃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