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谈到旅行,其实不算旅行特别多。旅行不多的原因和大多数人一样,工作前有时间没钱,工作后有钱没时间。严格说来,不是我没时间,是家里队友没时间。
所以,生娃前,我的旅行都跟同学同事们去的;生娃后的几次旅行,要么我借出差去,要么我自个儿扛着娃去。
仔细想来,还是有不少很有趣的旅行经历的。
上大学时,一次暑假结束返校,途中下车,独自一人去了湘西凤凰。高中时,课本上有沈从文的《边城》节选,很喜欢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凤凰。那个时候还没这么四通八达的高铁,火车摇啊摇,途径湖南的时候,就想去凤凰看看。
查好路线就下火车,转车直奔凤凰而去,路上还遇到另外一个独自去凤凰旅行的姐姐,还一起住了同一个酒店,萍水相逢的缘分也很美妙。
本科毕业和同学去了黄山,爬山爬得两腿发抖,看到绝美日出和云海,所有的辛苦都是烟消云散;“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名不虚传。
研究生的一个暑假,和西安同学夜爬华山,拉着锁链90度的往上爬,爬到山顶冻得瑟瑟发抖等日出,可惜天公作不美;到山下困倦着坐上大巴,发现手机没了,马上就不困了。
工作后,和同事朋友四人,去广西北海,骑着快乐的小摩托,环游涠洲岛;去过内蒙古大草原,领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优游自在;去过北国哈尔滨,感受东北风土的大气豪迈;去过张家界,穿越峰林峡谷。
这些都是没娃前的自由自在。
孩子出生后,活动就很受限了。娃1岁多,趁着出差一个人去加州湾区玩了两周;2岁时,队友走不开,一个人扛着娃去了海南;快3岁,带着娃出差,去桂林阳朔游玩。
印象深的一次是从泸沽湖-丽江-洱海之行。泸沽湖自然地美着,泸沽湖去丽江的路却不是很好,可以乘坐大巴,翻过一些大山。因为下雨,当时很多车次被取消了,以为走不了了,赶上了为数不多的一班。功课做得不够多,不知道我们即将走什么样的路,翻越什么样的山,沉浸在不耽搁行程的庆幸中上了车。
准确地说那是一辆中巴车,出发没多久就开始爬山,路边渐渐出现积雪。再往上,积雪越来越多,道路也越来越窄。山很多,但都不算很高,没多久便开始下山,积雪融化的水导致路面都坑坑洼洼的。
很窄很窄的路,左边是大山,右边就是悬崖,偏偏还遇到对向来车,两辆车根本错不开。我们那个小巴士,就开始倒车让路。那么湿滑,那么窄,下坡,倒车,悬崖,让人胆战心惊。
不是梁静茹给我的勇气让我选择这条路线坐上车,是无知。现在想来还冷不丁打个哆嗦,好在有惊无险,倒也给旅途增添了一份惊险的回忆。
还有一次是和同事友人十几人,4辆车组成一个车队,自驾环形大西北。
车队一行从甘肃出发,途径青海湖、茶卡盐湖、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一路上戈壁、湖泊、沙漠、石窟、丹霞地貌、长城关隘,大西北风光,美不胜收。
五天二千七百多公里,虽然不少时间在路上,每辆车配置一台对讲机,一路上成语接龙,飞花令玩得不亦乐乎。
路线规划途中,需要翻越祁连山,六月的山下阳光明媚,我们跟着导航一路向西。山上路况不好,信号更不好,对讲机联系不上,手机通讯也不能实时,只好各自向前。慢慢能见度越来越低,但大家一致同意,开始了就不准备走回头路。
一路颠簸,我们来到了海拔四千多米的祁连山顶,山上的积雪最深的地方有一米多厚。山顶还飘着雪花,又兴奋又激动,一行人穿着短袖在祁连山雪顶拍照,打雪仗。现在回忆起来还有那个兴奋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