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之不易 换文学之精进 沈从文的作家之旅——读《文学课:沈从文的阅读和写作秘诀》

从“师爷”到文学家,一场文化苦旅

从15岁离家到17岁,沈从文一直在土著小军阀的部队里。部队首领名号“清乡剿匪总司令”,实际就是大土匪。每月月薪五元六角,活计是司书生——抄抄清乡的公文、记录被抓苗族的审讯供词、写催烟款查烟苗的命令。与自己共事的60多名书记、司书生中,有48个吸大烟,骨瘦如柴。自己喜好文学,只能用在记述这群人的龌龊生活。喜欢诗,只能用来写青春期朦胧发展的混乱感情,表达对身边不妥协的朦胧反抗。活着就是在“混”,除了跟着混、有饭吃,没有其他收获。这些生活,成了沈先生短篇小说《顾问官》的故事原型。

后面两年,沈先生进了“湘西王”的新部队,做了书记。有开明的亲戚聂仁德的帮助,有部队首长的关心,他接触到了新文学、新思想。认为,做个抒情诗人不如做个写实的小说家更能动摇旧社会,建立新制度。在一场大病后,他离开湘西到北京求学。

到北京后,第一次投稿所得是0.37元。熬了一两年,有机会发表一些小文章。当时写短篇小说,力求在文字风格、组织结构和思想表现三方面努力。沈先生一面挑战自己的弱点,顽强的学习,一面热心执着的把生命投入到写作这份工作中去。试笔写成了《边城》《湘行散记》《八骏图》。在云南滇池边乡下居住八年,写下了《长河》《湘西》等七八个小集子。解放后,他转到博物馆工作,认真研究物质文化史。在六十岁左右,他决心再以写书的形式纪念二十世纪前四十年的社会生活,纪念牺牲者,启迪新一代。

我手里的《沈从文文集》共有12卷,有诗、有小说、有文论、有文物常识读物。我对他的作家境界、短篇小说等内容比较感兴趣。

小说作家分三等

沈先生对小说有深刻的见解。他认为,普通人都有动物性,人的思考主要用在满足食(生存)、满足性(繁育)两方面。只要能繁殖,只要能吃喝,加上疲乏时那点睡眠,就可以得到生命的快乐。而作家则在食、性的基础上,更要能够思索认识、研究人生,在这种“是非、爱憎、取予”之际,体现出作家的不同,而且把这些不同表现到作品上、行为上。

作家可分三等。其中,伟大的作家(艺术)是“永生的”。普通人能实现生活的目的,便达到天堂的境界;肉体生命结束,便达到了地狱的境界。而作家除到达“天堂”“地狱”之外,还能到达的“人间永生”的境界。人的生命受自然限制,生活受社会限制,人想否认,结果将失败;面对失败,面对痛苦,惟有写作,方能消除。也就是人虽死了,而作品却能永生;这种永生,其实是一种悲剧。

第二流的作家,文学史上留下最多的作品就是他们所为。写作的动力是为痛苦,为寂寞,要娱乐,要表现。人要情绪生活稳定,只能把写作当做一种中和情感的方式,用作品来表达情感。

最差的,要数“新时代”作家。他们善于揣摩风气,选定流行题目,抄抄撮撮,完全像科举时代的应制作文,思想无深度,作伪售巧,必将为时间所清算。

短篇小说的高妙之处

短篇小说“只那么一点”。与一个“短篇小说”在读者生命中所占有的地位相合,讲的或写的,好些情形都差不多。这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只那么一点儿,所要处理的,说他是作者人生的经验也好,是人生的感想也好,是人生的梦也好。总之,作者所能保留到作品中的并不多,或者是一闪光,一个微笑,以及一瞥即成过去的小小悲剧,又或是一个人濒临生死边缘作的短期挣扎。

短篇小说的转机是因为“无出路”。社会上的事业大都容许投机取巧,用极小气力收最大效果,唯自“短篇小说”可是个实实在在的工作,玩花样不来。擅长“政术”的人决不会来摸它,“天才”不是不敢过问,就是装作不屑于过问,即以从事写作的人,若把写短篇小说作终生事业,都明白它不大经济。这样一来,短篇小说的写作,虽表面上与一般文学作品情形相差不多,作者的兴趣或信仰却已和别的作者不相同了。

支持一个作者的信心,除初期写作,可望从“读者爱好”增加他一点愉快,从事此道十年八年后,尚能继续下去的,作者那个“创造的心”就必得从另外找个根据。很可能从外面刺激,转成为自内而发的趋势。作者产生作品那点“动力”,和对于作品的态度,都慢慢的会从普通“成功”转为自我完成,从“附会政策”转为“说明人生”。这个转变也可说是环境逼成的,然而,正是进步所必需的,渐渐的却与“艺术”接近了。

短篇小说需要作者有颗“创作的心”。作者在小小作品中,也一例注入崇高的理想、浓厚的感情,安排得恰到好处时,即一块顽石,一把线,一片淡墨,一些竹头木屑的拼合,也见出生命洋溢。这点创造的心,就正是民族品德优美伟大的另一面。

一个精美砚石和一个优秀短篇小说,制作的心理状态(即如何去运用那点创造的心),情形相同,不同的为材料,一是石头,顽固而坚硬的石头,一是人生,复杂万状充满可塑性的人生。《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不仅把石头比人,还用雕刻家的手法,来表现大观园中每一个人物,从语言行为中见身分性情,使两世纪后读者还仿佛可看到这些纸上的人,全是些有血有肉有哀乐爱憎感觉的生物。短篇小说的作者,能从一般艺术鉴赏中,涵养那个创造的心,在小小篇章中表现人性,表现生命的形式,有助于作品的完美,是无可疑的。

短篇小说的抒情,应当学习诗的表达。对诗的认识,将使一个小说作者对于文字性能具特别敏感,并产生选择语言文字的耐心。对于人性的智愚贤否、义利取舍形式之不同,同样特别敏感,并从一般平凡哀乐得失的景象上,触及“人生”。尤其是诗人那点人生感慨,如果成为一个作者写作的动力时,作品就深刻了。

短篇小说有待于少数作者,他们具有从好传统中学习传承技艺,学习取得创造的心,又充满活泼生机,充满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能开创新境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