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分析报告内
(1)应怎样评估自己的发展史?高峰和低谷分别在哪里?
1.1从社会适应性,及和他人相处的适应程度来看,经历了一个3~6岁是初步发展上升期,6~12岁的受挫下降期;12~18岁的低迷的调整适应期;18~19岁的快速成熟期;19岁之后的稳定期。
1.2个人意识发展:5岁开始自我意识萌芽,具有明确的记忆和情感体验;6~15岁,开始独立的思考:缺乏明确的观点和人格结构,习惯性通过外界评价来思考自己,将观点进行对外投射和比较,喜欢和自己类似的人和事物,具有一定的自恋倾向,容易因为外界的评价产生受挫情绪;15岁之后,开始有意识的探索外界和自我关系,强化对自我内心的探索,自我观念较为强烈,产生明显的自我感和自我观点,但内部结构不完善;17岁后自我结构探索强化,对哲学、心理学结构认识深化,自我内部结构完善趋于稳定,和外界的联系性较弱;19岁患抑郁症,主客体断裂;20岁后经过不断调整,主客体趋于关系趋于稳定和同一。
1.3性别社会化:5岁开始具有明显的性别意识,7岁后开始自我的性别表达,去追求男女关系;和父亲的沟通以及影响缺失,导致了男性的性格特征弱化,具有男女多种性格特质;缺乏和男性沟通的经验和愿望,在和其他男性沟通的过程中存在不适感。
(2)我何时意识到自己已成为一个成人了?我是如何处理这种认识的?
2.1在17岁后具有成人感,19~20岁,自身的社会角色定位逐渐清晰,责任和义务比较明确。在19岁时是成人化最快速的时期,也是主客体碰撞最为强烈的时期,来自学校对于自我管理的要求和自我决断的压力直接促成了罹患抑郁症,但是,后面通过对于专业、亲密关系、家庭、职业规划和一般人际关系的梳理,再对自我进行整理和重构,现在处于一个主客体相对稳定的状态
(3)我最好的五个品质是什么?
3.1觉察力
3.2持续学习与好奇
3.3对外界评价反应较弱,不容易被外界挫伤
3.4包容;事物一个较好的总结和吸纳能力
3.5表达:具有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4)在我的人生中哪五个方面是需要增强的?
4.1时间和目标的管理
4.2行动力和执行力
4.3情绪的表达和沟通
4.4爱人和被爱的能力
4.5对自己和他人的洞察力
(5)我的基本人生观是什么?
向死而生,人生是在时光流逝的过程中逐渐丰满而高尚,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6)我最近大部分时间的心情是怎样的?
平和而稳定的
(7)一般情况下我是怎样看待其他人的?
注重他人的行为和言语是否一致,当和人交流和合作中会以自我的价值观来评判是否合适。现在减少对外界的评价
(8)在我对生活的看法中,我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道德标准、性别和性倾向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8.1我信仰佛教,它教会了我
放下我执
包括放下执着,如主义,观念和知识,财富,名声,身份等等一切以为能代表自己的东西。
放下自我,包括放下自己情绪思想,经历,伤痛,身体,还有自我的意识。意识到自己就是人类的群体的一部分,只是活着的生命。
放下所有的修行方法,放下了自我和他人的区别,放下了我的骄傲,自豪等所有东西。放下了之后,不是虚空,而是全然的体会和觉察。
学会如实关照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部电视剧《天道》,里面有句话大意是,天道就是如实去看这个世界,把被思想,政治,文化,宗教,信仰排除。而去关注事实,把被思想,政治,文化,宗教,信仰颠倒东西颠倒回来。
学会了宽容与慈悲
人的痛苦很多来自于期待,和自己的以为。正所谓人有八苦,其中就有:遇到讨厌和怨恨的人与事;失去自己所爱;获得不了想要之物;被忧思和悲伤困扰。
若心中无所期待,无所求,而只是接纳当下,体会当下,享受当下,热爱当下,哪有无法宽容和接受之事呢,自然也就学会了悲天悯人。
(9)我是什么样的人格类型?
我是自爱形人格,能够自己自足,也具有其他人格的特点,总体来说表现不明显
(10)我认为的成熟标准是什么?
10.1身体和大脑机能的成熟
10.2人格的形成与稳定
10.3具有较强的包容能力,能够理性的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
10.4对自我和环境有着良好的认知,并能够依次来维持自己的生存
10.5具有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认知和行为的能力
(11)我的个人奋斗目标有哪些?
没用具体的奋斗目标,想从事医疗行业的心身医学方向,促进人心智的完善和进化
(12)什么人或什么事影响了我的人生发展?
12.1接触佛教和佛学心理学
12.2早期的大量阅读
12.3父母的教育方式
(13)用哪三个形容词能最好地对我进行描述?
13.1不拘一格的
13.2向往自由的
13.3有主见的